“国家治理”是当下研究的热点问题。2013年末,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对“国家治理”的含义作出了重要阐释。本书从历史学的视角,以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为手段,从三个角度探讨了清代滇东南区域国家治理进程:行政区划的建立、边疆军事防御体系的构建、基层社会的管理体制。首先,国家在进行改土归流以后,进行了行政区划的设置,仿照内地城市格局设治、筑城以及公共设施等设置,标志着国家行政权力的进入;其次,为保障日常行政机构的正常运转及稳定边疆民族社会,作为清代国家常备军之一的绿营兵正式驻防,并在各道路交通节点设置了汛、塘、关、哨、卡,形成严密的军事布防网络;再次,鉴于边疆民族地区复杂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清政府一方面将内地基层社会的管理体制移植与模拟至该区域内,另一方面适当保留了部分民族社会结构,与内地基层组织结合形成共同治理,发展农业,开采矿产资源,正是国家治理能力的体现,而地方政府努力发展文化教育与公共事业,增强了边民的国家认同感;最后,晚清滇东南遭遇法国殖民者的入侵面临边疆危机时,特别是面临界务纠纷之际,从帝王到封疆大吏能够做到寸土必争、守土有责,体现了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强烈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