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非虚构类纪实文学作品。讲述了作者的父亲和母亲这对小知识分子从小求学、参加工作、恋爱、结婚、育儿等平凡生活的经过,从生活表面的相似中提炼点滴感动与智慧。故事的时间跨度长达七十年,从1924年开始到改革开放初期,以独特的孩子视角,用回忆往事的口吻,电影般展开一幕幕场景,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纺织工业、飞机制造工业、保险业和中专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近乎真实的氛围中塑造出一个个亲切可信的人物,故事也因之显得更加立体和耐读。
本书是作者为了献给父亲和母亲的纪实文学作品,他们是普通的百姓,是普通的小知识分子,他们的一生没有波澜壮阔的事迹与故事,但他们的一生伴随着国家与民族天翻地覆的变化,又处处体现着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特点。
这部作品是为了献给我
的父亲和母亲。他们是普通
的百姓,是普通的小知识分
子,他们的一生没有波澜壮
阔的事迹与故事,但他们的
一生伴随着国家与民族天翻
地覆的变化,又处处体现着
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特点
。
纪念最好的方式就是传
承。记得母亲弥留之际,感
叹自己一生命运不济,没能
成就一番事业,当时为劝慰
母亲,我说要把她平凡的一
生写成书,她欣慰地握着我
的手说:“会有人看吗?到
时你一定把封面设计得漂亮
一点儿。”光阴荏苒,后来
我到北京工作定居,有了一
个女儿。一天我告诉她:“
我要为爷爷奶奶写一本书。
”她对我说:“那书的封面一
定要设计得漂亮一点儿。”
看来这本书应该包含着我们
上下三代人的传承。虽然父
母辈一生非常平凡,但他们
的一生又是那么的坚韧,从
来没有放弃努力,这些正是
我们后代所缺乏的品质,所
以我也希望后辈们能通过阅
读此书,把这些优秀的品质
一代代传承下去。
为完成此书,我查阅了
大量的文献资料,目的是为
了尽量还原当时的环境,让
读者读起来更加有代入感和
时代感,但不知自己的拙笔
描述是否达到了这个效果。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这本
书包含了我对天下父辈,对
我自己的父亲和母亲真实的
感情。几十年弹指一挥间,
沧海桑田,风云变幻,唯有
父母的养育之恩难忘。
由于自己能力有限,书
中肯定存在着诸多不妥之处
,希望读者能给予谅解和指
正。也非常感谢您阅读了这
本书,这是一种莫大的缘分
,如有可能,我希望在今后
再版时能不断地补充和完善
。
在这里我要感谢与父母
有缘的领导、朋友和亲戚们
,感谢你们对父亲母亲生前
的帮助和关怀,感谢你们对
我们家庭的帮助。
在这里我还要感谢为此
书的出版提供帮助的朋友们
,感谢出版社的编辑们,感
谢你们为此书的付出。
作者
2021年5月
林韵,原名杨栋林。北京某外企高管。大学本科学历,工程师职称。1987年7月毕业于某省工业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1999年7月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函授新闻学专业;2019年1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网络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曾任某企业电视台台长、某省电视台记者、北京某杂志记者。
一、秋岚湘中
二、湘中求学
三、大垅工校
四、毕业返乡
五、青岛工作
六、护厂运动
七、迎接解放
八、重回南方
九、榕山王场
十、苦难童年
十一、国立六中
十二、成都女中
十三、成华大学
十四、从西到东
十五、南昌洪都
十六、举家来赣
十七、日夜奋战
十八、国产首飞
十九、离开一线
二十、相识南昌
二十一、泪别南航
二十二、终成眷属
二十三、云山造纸
二十四、调往新丰
二十五、新丰小住
二十六、南昌团聚
二十七、中学代课
二十八、动荡岁月
二十九、慈爱父母
三十、家添小妹
三十一、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