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对推动世界制造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理论和实践已经证明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会助力传统经济转型升级,同时产生新业态、新模式,最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发展,进而产生颠覆性创新,这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赶超和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机会。《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研究:以吉林省为例》在系统梳理前沿文献的基础上,立足当前及未来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深入剖析我国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的机遇和必然性;以制造业结构升级规律以及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规律探索为主线,研究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的机理,在此基础上研究二者融合的路径,并以吉林省为例,研究吉林省如何利用领头企业以及天津和浙江飞地经济带动和集聚优势,克服短板和劣势,以智能制造为带领,构建人工智能与实体领域深度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循环路径,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作用,推动制造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再振兴。
我国经济处于高质量转换增长动力发展时期的重要节点,优化经济结构已成为重中之重。制造业在实体经济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也是强国之基,世界各国纷纷推进制造业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在规模上已经成为制造大国,特别是在新兴技术应用方面已形成了较好的发展基础。但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亟须向制造强国转型。上述国家为了推动制造业发展而制定策略,其中值得我国借鉴的就是德国工业4.0,除此之外,还有美国的再工业化、日本的智能机器人等。
全球产业链的深刻调整和变化,进一步凸显了我国把握本轮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机遇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我国制造业在世界的产业链体系中,规模居首位,对推动世界制造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在2006年和2010年超过日本和美国,连续10多年成为世界上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7.4%,比2020年提高1.1个百分点。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制造业发展质量与世界制造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大而不强,也就是说目前制约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因素就是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同时高端装备还需要进口。
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人工智能作为新兴信息技术的代表性技术之一,具有渗透性、协同性、替代性、创新性,这些特征使人工智能技术在经济发展中具有赋能的作用。也就是说,人工智能能够实现对资本、劳动等要素的替代和融合,进而重构生产函数,使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可能,进而对经济运行产生推动作用,即二者融合会助力传统经济转型升级,同时产生新业态、新模式,最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点在我国得到了印证。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在我国深度融合之所以取得成效,是因为我国国家领导人和政府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及其在实体经济中,尤其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将人工智能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强调:支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进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人口众多,制造业发展基础好,这为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提供了应用场景,这一点是我国的优势,世界上没有其他国家能够与我国相比。
世界各国都在加速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在这一进程中,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实施不到位以及复合型人才缺乏等,我国除以上共性问题外,还存在核心关键技术缺乏的问题,这就导致我国在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方面还需要抓住机遇,迎头赶上。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发展,进而产生颠覆性创新,这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赶超和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机会。吉林省是东北振兴战略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成员,工业基础比较好,国家领导人和政府重视吉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吉林省也制定了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的政策,推动汽车产业、轨道交通产业、卫星产业发展。本书在系统梳理前沿文献的基础上,立足当前及未来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深入剖析我国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的机遇和必然性;以制造业结构升级规律以及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规律探索为主线,研究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的机理,在此基础上研究二者融合的路径,并以吉林省为例,研究吉林省如何利用华为等头部企业以及天津和浙江飞地经济带动和集聚优势,克服短板和劣势,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作用,实现再振兴。在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方面,针对吉林省具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汽车产业、轨道交通产业、卫星产业)的发展现状,构建人工智能与这些实体领域深度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循环路径,以智能制造为引领,推动制造产业数字化转型,进而实现吉林再振兴。
本书在写作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经济管理出版社领导和编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同时本书在出版时得到了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吉林研究院咨询研究专项“吉林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子课题“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研究”(2019-JL-5)的资金支持,在此表示感谢。本书是吉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林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和路径研究”(JJKH20210863SK)和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及对策研究——基于工业文化视角”(2022J62)的研究成果。此外,还要感谢我的学生们在本书写作过程中给予的帮助。
齐殿伟,女,教授,博士研究生,1972年10月出生。主持科研和教研项目多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编专著3部、教材2部,主编的教材获省部级奖项;主持吉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我国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第一节 我国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发展现状
第二节 我国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四章 吉林省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第一节 吉林省人工智能赋能优势产业概述
第二节 吉林省人工智能与优势产业融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五章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国内外经验
第一节 德国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的经验借鉴
第二节 吉林省与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及与天津市、浙江省的合作
第六章 吉林省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机制及对就业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吉林省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机制分析
第二节 吉林省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就业的影响及其应对
第三节 吉林省人工智能政策文本分析及效果检验
第七章 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的应对措施
第一节 我国加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应对措施
第二节 吉林省深化人工智能与优势产业融合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