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犯罪的司法认定(中国刑法司法适用疑难问题研究丛书)
定 价:¥88
中 教 价:¥51.04 (5.80折)促销
库 存 数: 0
丛 书 名:中国刑法司法适用疑难问题研究丛书
本书立足于网络刑法罪名体系概述,网络时代的刑法管辖原则,网络时代共犯理论的挑战与应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法责任,信息权的刑法保护,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的刑法评价,刷单炒信的刑法评价,替换二维码取财行为的刑法评价,黄牛抢票和抢购软件的刑法评价,设置一元木马链接取财的刑法评价这十个专题,全面而深入探讨了网络犯罪中的总论核心问题和分论实践难题。本书的研究,体现了网络犯罪与信息刑法的前沿发展动态,其侧重从法教义学的角度分析网络犯罪与互联网刑法,不仅对基础刑法理论有所反思与发展,而且也能为司法实务提供理论指导。
王华伟,法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网络犯罪、信息刑法、刑法教义学、中国刑法学、比较刑法学。
导言:网络时代的刑法学1一、危机与挑战1二、研究径路选择2三、内容概要4第一章 我国网络犯罪立法的体系性评价与反思7一、我国网络犯罪立法的历史嬗变7二、我国网络犯罪立法的趋势特征11三、我国网络犯罪立法的体系性反思13四、小结:我国网络犯罪立法的制度展望25第二章 网络时代的刑法解释论立场28一、网络时代刑法解释论的难题28二、活的主观解释论32三、网络时代刑法解释论的外部性42四、小结47第三章 网络语境中帮助行为正犯化的批判性考察49一、帮助行为正犯化的内涵边界50二、帮助行为正犯化的理论基础59三、帮助行为正犯化的教义学限缩解释66四、小结:帮助行为正犯化的反思与展望79第四章 网络语境中的共同犯罪与罪量要素81一、现有解决方案及其局限82二、新的思考方向88三、小结98第五章 德国网络平台责任的嬗变与启示100一、制度初创:《电信服务法》与信息产业保护101二、体系成熟:《电信媒体法》与法律结构协调104三、争议再起:《网络执行法》与平台责任强化107四、对我国的启示113第六章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事责任比较研究功能类型区分之提倡123一、德国与欧盟功能性区分与义务类型化124二、我国类型化的缺陷与重构132三、小结140第七章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事责任认定路径兼评快播案的相关争议142一、中立帮助行为理论的适用与局限144二、网络服务提供者刑事责任认定路径163三、小结174第八章 避风港原则的刑法教义学理论建构176一、避风港原则刑法适用的比较考察177二、避风港原则在中国刑法中的理论建构185三、结语:开放式的互联网刑法研究207第九章 刷单炒信的刑法适用与解释理念209一、刷单炒信的内部结构与法益侵害211二、规制路径:刑法适用的多重考察214三、小结:电商平台的多元治理225第十章 网络时代破坏生产经营罪的理解与适用基于反向刷单案件的考察228一、保护法益与罪名结构229二、生产经营的理解232三、破坏行为的理解233四、其他方法与同类解释规则235五、小结238第十一章 论网络盗窃罪中的规范占有从偷换二维码案的分析切入240一、诈骗罪的若干主张242二、盗窃罪的不同视角246三、网络盗窃中占有的规范判断248四、小结261第十二章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教义学反思与重构263一、保护法益的重新定位264二、实行行为的规范校准269三、罪量标准的严格限定288四、小结294参考文献295案例索引321后记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