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服务创新结构测量及影响机制研究》聚焦于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在利益相关者导向作用下的作用机制。从开放式服务创新的内涵与结构入手,探究了利益相关者导向对开放式服务创新的影响机制,资源拼凑和知识共创的中介作用以及跨组织联结网络的调节作用,并且运用解释性案例研究的方式进行验证,从而为管理学界与实践领域更好地认知并践行开放式服务创新商业模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有利于助推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的成功实践。
伴随产业链和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服务业早已不再是传统“纯服务”的概念,而是逐渐向着多样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等模式发生转变。并且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协同进程加快,生产型制造的演进逐渐向服务型制造方向靠拢。在此情境下,开放式服务创新的运作模式应运而生,通过开放式服务创新,企业能够进行内外资源的优化配置、搭建服务逻辑主导的商业平台,使系统内的成员在共同演化的过程中协同发展,因此逐渐成为学术界与实践界不断探究与关注的对象。
本书回顾和总结了开放式服务创新、利益相关者导向、资源拼凑等相关变量的理论概念、维度测量和影响因素研究。在归纳总结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提炼出以往研究的不足和局限,并得出本书的研究框架和内容,具体如下:
研究一:从商业模式创新视角全面阐述了开放式服务创新的内涵、结构与维度,并开发了测量量表。本书首先回顾了开放式服务创新的研究观点与不足,整合了开放式服务创新的原始概念与相关研究;其次提出包含服务逻辑思考、开放式整合途径和服务型商业模式的三维度结构;再次通过半结构式访谈的内容分析,得出适合中国组织情境的测量题项;最后基于484份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测试与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开放式服务创新的三维结构设计具有合理性,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研究二: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同时结合动态能力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提出了利益相关者导向对开放式服务创新的影响机制模型并提出了相关假设。通过416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和实证检验,发现利益相关者导向通过资源拼凑、知识共创的中介作用对开放式服务创新有积极的影响。且资源拼凑和知识共创存在链式中介作用。另外,跨组织联结网络调节了利益相关者导向与资源拼凑、利益相关者导向与知识共创之间的正向关系,并对资源拼凑、知识共创的中介效应起到正调节作用。
研究三:采用案例研究法,对实证部分的开放式服务创新结构测量和影响机制研究进行说明。通过对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鼓动力”)的新闻媒体资料、学术文献和公开信息资源等进行收集与整理,探究了陕鼓动力的开放式服务创新结构维度及影响机制在组织内的具体表现。进一步地,通过内容分析与因果图分析法,解释了开放式服务创新的结构测量量表和利益相关者导向影响开放式服务创新的模型。
本书在最后总结了主要的研究结论:①开放式服务创新是一个具有三维结构的多维度变量。这三个维度是服务逻辑思考、开放式整合途径和服务型商业模式。②识别出利益相关者导向作用于开放式服务创新的特殊路径。发现了利益相关者导向能够通过资源拼凑和知识共创影响开放式服务创新,且资源拼凑与知识共创具有链式中介作用。③发现了跨组织联结网络是影响开放式服务创新的边界条件。它的影响方式是调节利益相关者导向与资源拼凑、知识共创的关系,并对资源拼凑、知识共创的中介效应具有调节作用。④识别出开放式服务创新理论在中国组织情境下的具体表现。在中国情境下,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与西方企业情境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本书的理论贡献包括:①对开放式服务创新进行概念界定、量表开发和影响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构建了开放式服务创新理论的整体研究框架,是对开放式服务创新基础理论的完善。②揭示了利益相关者导向对开放式服务创新的影响机制,纳入资源拼凑和知识共创两个中介变量探究其作用路径,得出了跨组织联结网络的边界作用,补充了有关开放式服务创新的形成机制研究。③结合商业生态系统理论以拓宽开放式服务创新的研究视野,解释共生理念对开放式服务创新的影响,从而提炼开放式服务创新理论研究的新视角。④结合陕鼓动力案例进行多角度验证,增强本书开放式服务创新结构测量与影响机制研究的理论解释力。
王今,1992年生,博士,哈尔滨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美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吉林省商业经济学会秘书,冰雪旅游场地装备与智能服务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成员,省级重点培育智库“黑龙江省人口经济与人才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成员。主持及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7项;发表CSSCI论文近20篇,被引百余次;获得2022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等。
邹纯龙,1991年生,博士后,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黑大英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美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访问学者,黑龙江省级科技特派员,西交利物浦大学领导与教育前沿院特聘研究员。主持及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发表CSSCI论文近30篇,被引300余次;获得第五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教学创新一等奖、黑龙江省第十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等奖项。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五、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六、研究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开放式服务创新
(一)开放式服务创新的内涵
(二)开放式服务创新的维度及测量
(三)开放式服务创新的相关理论及研究
二、利益相关者导向
(一)利益相关者导向的内涵
(二)利益相关者导向的维度及测量
(三)利益相关者导向的相关理论及研究
三、资源拼凑
(一)资源拼凑的内涵
(二)资源拼凑的维度及测量
(三)资源拼凑的相关理论及研究
四、知识共创
(一)知识共创的内涵
(二)知识共创的维度及测量
(三)知识共创的相关理论及研究
五、跨组织联结网络
(一)跨组织联结网络的内涵
(二)跨组织联结网络的维度及测量
(三)跨组织联结网络的相关理论及研究
第三章 开放式服务创新的量表开发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二、开放式服务创新的内涵与结构
三、研究设计
(一)量表设计思路与方法
(二)访谈过程与结果
(三)内容分析
四、数据处理与研究结果
(一)研究样本
(二)项目分析
(三)量表净化
(四)验证性因子分析
(五)信度检验
(六)效度检验
(七)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四章 利益相关者导向对开放式服务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
一、问题提出
二、理论基础
(一)商业生态系统理论
(二)动态能力理论
(三)社会网络理论
(四)基础理论的支撑作用分析
(五)模型构建及其理论逻辑
三、研究假设
(一)利益相关者导向与开放式服务创新
(二)资源拼凑的中介作用
(三)知识共创的中介作用
(四)资源拼凑和知识共创的链式中介作用
(五)跨组织联结网络的调节作用
(六)被调节的中介作用
四、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问卷设计与预调查
(二)正式调查
五、研究结果
(一)信度分析
(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三)验证性因子分析
(四)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
(五)模型验证结果分析
(六)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五章 案例研究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选择
(二)样本选择
(三)案例内容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四)研究信度和效度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二)案例背景介绍
(三)陕鼓动力开放式服务创新解码分析
(四)陕鼓动力利益相关者导向解码分析
(五)陕鼓动力资源拼凑解码分析
(六)陕鼓动力知识共创解码分析
四、因果图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一、研究结论
(一)开放式服务创新的内涵维度及测量题项
(二)利益相关者导向对开放式服务创新的影响路径
(三)跨组织联结网络的调节作用
(四)利益相关者导向对开放式服务创新影响机制的案例研究
二、研究启示
(一)理论贡献
(二)管理启示
三、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访谈提纲
附录二 量表调查问卷
附录三 影响机制调研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