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先根据泰山现状、历史文献、现代研究,对风景园林设计理法研究范围进行确定,提出泰山的风景园林研究应借助历史学中“大泰山”的概念,将泰山主山与泰山周边群山都包括进来,在文化上确保泰山风景园林设计理法研究的完整性。
1.徐放,男,任职于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风景园林教研室,讲师,本硕博均就读于林业大学,硕士导师朱建宁,博士导师赵鸣,博士论文《泰山风景园林理法研究》。文:《基于国家公园建设背景的保护地管理研究——以泰山地域为例》《风景园林设计中地域单元特征研究——以泰山岱顶碧霞祠为例》《秦汉时期的泰山封禅祭坛初探》《鬼神文化园林初探——以蒿里山神祠为例》。
2.刘悄然,女,任职于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风景园林教研室,讲师,本硕博均就读于林业大学,硕士导师朱建宁,博士导师赵鸣,博士论文《泰山肥城传统园林研究》。文:《“胡同”空间形态对住区开放的借鉴意义》《网师园灰空间与外部空间比例关系研究》。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国内外相关研究
第三节研究方路线
第四节 本书框架
第五节凡例
第二章泰山概况
节泰山自然遗产
第二节 泰山文化遗产
第三节 泰山风景园林现状概述
第三章泰山风景园林理法研究范围
节 风景园林设计理法的含义
第二节泰山风景园林理法研究的完整性
第三节泰山之大论
第四节历史文化视野下的“大泰山”区域
第五节 山水名录记第六节地图记载考
第七节 泰山风景名胜区范围
第八节研究范围划定
第四章 泰山山水方位考察
节 研究意义和区域划分
第二节 方位
第三节 岱阳山水方位
第四节 岱方位
第五节泰山周边群山
第五章泰山自然景观特征
节岱顶山水:峰拥仙境,泉水之源
第二节 岱阳山水:山水交映,人文汇聚
第三节 岱:错,水幽松茂
第四节周边群山:众星拱月,景色神奇
第五节 小 结
第六章泰山文化景观历史源流
节 先秦时期
第二节 秦汉时期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至明清时期
第七章泰山文化景观选址分析
节泰山地形粗糙指数
第二节 泰山主山文化景观密度
第三节 岱顶、十八盘文化景观分布
第四节 泰山周边群山的辅助作用
第五节 泰山文化景观布局分析
第八章 泰山典型园林和建筑
节 碧 霞 祠
第二节秦汉封禅台
第三节 蒿里山神祠
第四节斗母宫、壶天阁
第五节竹林寺、三阳观与王母池
第九章讨论
节泰山山水脉络的基础作用
第二节快捷登山路线的合理性
第三节南侧中路景观线的开发
第四节泰山风景园林的多核发展
第十章结语
节 主要研究成果
第二节 主要创新点
第三节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历泰山祭祀大事表
附录2:泰山道教大事记
附录3:泰山现代景点表
附录4:泰山自然山水方位表
附录5:泰山古迹位置表
附录6:本书研究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