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谱系障碍学生课程融合(第2版)》将为教育者提供有关结构化教学的基本原理和实务操作,并说明如何应用这些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在任何课程中都可以无障碍地参与和学习。
有孤独症谱系障碍学生在内的学校或其他教育环境,都热衷于采纳结构化教学这一教学方法,而《孤独症谱系障碍学生课程融合(第2版)》作为独特的学习资源是结构化教学必备的基础读物。
《孤独症谱系障碍学生课程融合(第2版)》提供了大量有用的建议和支持:
展示如何应用结构化教学,呈现学生的多元需要,如何克服学习障碍,实现成功的差异化教学;
应用案例研究和实例,具体说明如何在早期教育、小学、中学及职业课程中应用结构化教学:
提供结构化的物理环境、日程表、工作系统和视觉信息等必要的结构化教学要素,解释如何使用这些要素以促进学生的课程融合,即强调学生对于环境及事件的理解和意义的建构。
《孤独症谱系障碍学生课程融合:应用TEACCH助力融合教育(第2版)》这本书现已译成中文,即将在中国出版发行,这是多么美好的一桩事情啊!在我访问北京的时候,我遇到了自20世纪90年代初就将我们的TEACCH方法引进中国的很多人,其中就包括孙敦科教授。虽然那次我没能见到杨晓玲教授,但我知道孙敦科和杨晓玲教授是最早在中国推广采用TEACCH方法的推动者,他们在20世纪90年代初便将心理教育量表(PEP)评估工具引进中国。因此,我很荣幸受邀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办的培训班授课。
如今看到这本书的中文版即将在中国面世,我感到非常兴奋。我深知在中国,在此书之前,人们对TEACCH已经有所了解,并运用得很好。我现在的希望是,这本书将对中国读者扩展他们对TEACCH的知识,提供他们更加有用的策略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的确,我在中国见到的研发小组的成员们,他们充满了活力、热情、拥有非凡的技能。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我观看和与专业人员及家长讨论有关TEACCH的时候,明显地感到他们对TEACCH的各种策略有着透彻的了解,并热衷于这些方法。我认为这本探讨TEACCH方法和策略的新书将会在中国收到热烈的反响。
TEACCH的策略与方法尽管非常有效,且已在中国实施得非常踊跃,但对于不熟悉此方法的新手来说,这本新书将是最受欢迎的,也将给中国基于TEACCH策略而展开的干预项目带来更多的效益。我认为这本书将对所有对TEACCH感兴趣,想要学习更多有关TEACCH方法的人们和实施者们有所助益。特别是,近年来由于中国政府已经推行了融合教育,因而我希望这本书的出版也会给融合班级中工作的教师们带来切实的帮助,使所有的儿童都能融在一起而有效地学习。这本中文版著作将对中国及全球的许多孤独症儿童干预项目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我热切地盼望这本书的出版,期待TEACCH在中国后续实施的具体实践。这本书是延续中国大陆25年前开展的TEACCH工作的重要一环。我很高兴这本书能成为这一发展旅程的一部分,我也很荣幸曾有机会前往北京讲学,并遇到了在过去20年里对开展此项工作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一些人。
加里·麦西博夫(Gary Mesibov),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北卡罗来纳大学荣誉教授.TEACCH总部前任主任。麦西博夫教授现仍在世界范围内从事讲学、培训、教学与督导等多项工作。
玛丽·霍利(Marie Howley),英国北安普顿大学教育学院高级讲师,主要研究领域是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和孤独症儿童的融合教育。曾在英国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担任TEACCH培训师。
西格妮·纳福特(Signe Naftel),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TEACCH项目兼职教授。
于松梅,辽宁师范大学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残疾入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孤独症工作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理事,中国精协辽宁省孤独症家长社区服务站顾问。研究领域为特殊儿童心理测量与评估、孤独症及发展性障碍儿童心理与教育等。曾荣获国家、省级多项荣誉。主持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儿童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PEP量表中国城市常模的编制研究”及辽宁省教育厅或教育规划的多项课题。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的核心学术刊物发表多篇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研发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发展评量工具(C-PEP-3)在国内特殊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曾刚,特殊教育学硕士,现任海南省妇幼保健院发育行为科教师,主要从事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研究与康复训练。在国内期刊公开发表数篇学术论文,参与翻译《应用行为分析(ABA)完整教程》。
中文版序
前言
致谢
第一章 孤独症谱系概述
第二章 结构化教学作为教育方案的基础
第三章 孤独症谱系障碍学生课程融合面临的挑战
第四章 物理环境结构化:理解教室的意义
第五章 可视化日程表:发生什么事情
第六章 工作系统:组织和条理化
第七章 视觉信息:增补含义
第八章 综合阐述
第九章 结构化教学与其他策略结合:促进课程融合
参考书目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