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新课标课外经典阅读丛书》是奠定小仲马在文学史上地位的一部作品,完成于1848年。故事的创作起源于小仲马亲身经历的一段爱情故事。讲述了在19世纪40年代,一位贫苦的乡下姑娘阿尔丰西娜·普莱西来到巴黎后,开始了卖笑生活,并改名玛丽·杜普莱西。由于天生丽质,惹得巴黎的贵族公子们都争相追逐,成了红极一时的“社交明星”。她随身都会带着一束茶花装扮,人称“茶花女”。这其中,她结识了税务局长迪瓦尔先生的儿子阿尔芒·迪瓦尔,他疯狂地爱着茶花女,两人开始了一段爱情故事。但由于种种误会,以及阿尔芒·迪瓦尔的父亲迪瓦尔不希望他的儿子和茶花女在一起,于是威逼利诱茶花女,让她和阿尔芒绝交。但阿尔芒却一直思念着茶花女,他又来到巴黎,却准备报复玛格丽特的“背叛”。他找到茶花女,处处让她难堪,骂她是没有良心、无情无义的娼妇。茶花女受了这些刺激,本就虚弱的身体更加虚弱,并从此一病不起。弥留之际,她不断地呼喊着阿尔芒的名字,却始终没有再见到她心爱的人。当阿尔芒得到了茶花女的日记,才知道真相,理解了她高尚的心灵。阿尔芒怀着无限的悔恨与痛苦,专门为茶花女迁坟安葬,并在她的坟前摆满了白色的茶花。作品在艺术表达上独特而新颖。用了追叙、补叙、倒叙等多种手法组织情节。一个个悬念的设置,扣人心弦,使人不忍释卷。著名学者袁行霈说:“小说所表达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现了人间的真情,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宽容与尊重,体现了人性的爱,这种思想感情引起人们的共鸣,并且受到普遍的欢迎。”
法国亚历山大·小仲马的代表作,曾多次被搬上舞台和银幕!
讲述一个贫苦乡下姑娘走进名利场,成为上流社会社交明星以及在她的卖笑生涯中的爱情故事!
我在拉菲特街看到一则家具和珍玩拍卖会的广告,于是按照它的通知提前去参观被拍卖人的住宅和家具。这是一个高级妓女的房间,屋子里的物品五花八门、价值连城,可以想象出主人生前骄奢淫逸的生活。我因想起一个叫路易丝的妓女因流产而死的悲惨故事,而对这个房子的女主人的身世产生了浓厚兴趣。在询问看守人后我才知道,这问房子的主人我其实认识,叫玛格丽特·戈蒂埃,她生前欠了很多债,债权人在她死后就大肆拍卖她的所有物品,我不由得对玛格丽特的悲惨命运产生了怜悯。
我认为只有在深入地研究了人以后,才能创造人物,就像要讲一种语言就得先认真学习这种语言一样。
既然我还没到能够创造的年龄,那就只好满足于平铺直叙了。
因此,我请读者相信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故事中所有的人物,除女主人公以外,至今尚在人世。
此外,我搜集在这里的大部分材料,在巴黎还有一些人证;如果我的证据还不够的话,他们可以为我作证。由于一种特殊的机缘,只有我才能把这个故事写出来,因为唯独我洞悉这件事情的始末,否则是不可能写出一篇完整、动人的故事来的。
下面就来讲讲我是怎样知道这些详情细节的。
1847年3月12日,我在拉菲特街看到一张黄色的巨幅广告,广告宣称将拍卖家具和大量珍玩。这次拍卖是在物主死后举行的。广告上没有提到死者的姓名,只是说拍卖将于16日中午12点到下午5点在昂坦街九号举行。
广告上还附带通知,大家可以在13日和14日两天参观住宅和家具。
我向来是个珍玩爱好者,绝不能坐失良机,即使不买,也要去看看。
第二天,我就到昂坦街九号去了。
时间还早,可是房子里已经有参观的人了,甚至还有女人。虽然这些女宾穿的是天鹅绒服装、披的是开司米披肩,大门口还有华丽的四轮轿式马车在恭候,却都带着惊讶、甚至赞赏的眼神注视着展现在她们眼前的豪华陈设。
不久,我就懂得了她们赞赏和惊讶的原因了。因为在我也跟着仔细打量了一番以后,不难看出我正身处在一个高级妓女的房间里。然而上流社会的女人——这里正有一些上流社会的女人——想看看的也就是这种女人的闺房。这种女人的穿着打扮往往使这些贵妇人相形见绌;这种女人在大歌剧院和意大利歌剧院里,也像她们一样,拥有自己的包厢,并且就和她们并肩而坐;这种女人恬不知耻地在巴黎街头卖弄她们的姿色,炫耀她们的珠宝,传扬她们的“风流韵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