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与中国时刻(“东方明珠大讲坛”讲演录·第2辑)
定 价:¥85
中 教 价:¥50.15 (5.90折)促销
库 存 数: 1
本书为华东政法大学东方明珠大讲坛十场讲座的内容汇编:第十一讲《法律与概率》探讨了在风险性与不确定性都大大增加的现代社会,追求确定性的法律将不得不对概率问题进行处理;第十二讲《抗日战争的国际视角和现代意义》揭示了中国抗战所面临的社会组织效能和社会治理不足的问题,亦强调抗战是中国从传统国家转向新型民族国家的重要环节;第十三讲《1840年以来的中国时刻》聚焦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庚子之变等历史时刻,讲述了1840年以来中国如何走入近代以及近代与当代之间存在何种内在关联;第十四讲《<民法典>的实施与新闻传播法研究的过去和未来》在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进入关键时期的背景下,讨论了《民法典》相关条款中的新闻报道舆论监督概念;第十五讲《两大法系背景下的作品保护制度》指出我国《著作权法》杂糅了英美法系的版权理念和制度,没有准确反映大陆法系作者权以人为核心的传统,对中国作品保护制度的未来持以审慎开放的态度;第十六讲《大道之行》分析了决定现代福利国家建构的关键因素,包括现实的财政基础、该国的政治文化传统与官僚体制的动员能力;第十七讲《宪法的性质》围绕宪法与部门法的关系问题展开充分对话,拓展了我们对宪法性质理解的广度与深度;第十八讲《从西方经典发现中国镜像》回顾了孟德斯鸠、伏尔泰以及法国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对中国的理解,从这段中西交流史中提出了文明互鉴的命题;第十九讲《法学知识的演进与分化》立足知识论的元科学立场,深入分析了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的关系问题;第二十讲《思而在》围绕法律职业伦理的特殊性展开了层次丰富的论辩,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法律职业伦理在中国法学教育中的基础地位。
《现代性与中国时刻》为华东政法大学科研处组织出版的东方明珠大讲坛第2辑(第1120讲)的内容汇编,相关主讲人均为国内外著名学者,讲演主题涉及法学学术研究的前沿领域,以及法学、历史学、新闻传播学等学术研究交叉领域的前沿性成果,如法学知识的演进与分化、法律职业伦理的特殊性、近代福利国家的建构、两大法背景下的作品保护制度、法理学与宪法学的对话等,内容丰富,视野广阔,极具可读性。
本书就法律与概率民法典的实施法学知识的演进与分化以及法律职业伦理等主题进行了探讨和对话,汇集了法学学术研究的前沿领域和法学学术研究的交叉领域的前沿性成果。
郭为禄,现任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学教学和研究、高等教育法制。著有《大学运行模式再造》《高等教育法制的结构与变迁》等,主持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民卫生健康治理法治化研究,以及多项省部级立法研究课题和决策咨询项目。
叶青,现任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兼任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主要研究领域为刑事诉讼法学、诉讼证据法学和中外司法制度。
第 11 讲 法律与概率不确定的世界与决策风险 (季卫东 宾凯 等)
第 12 讲 抗日战争的国际视角和现代意义 (汪朝光 马建标 等)
第 13 讲 1840 年以来的中国时刻 (王人博 李忠夏 等)
第 14 讲 《民法典》的实施与新闻传播法研究的过去和未来 (杨立新 魏永征 等)
第 15 讲 两大法系背景下的作品保护制度 (李明德 李雨峰 等)
第 16 讲 大道之行从孔门理财学到近代福利国家的建构 (聂鑫 谢立斌 等)
第 17 讲 宪法的性质法理学与宪法学的对话 (陈景辉 张翔 等)
第 18 讲 从西方经典发现中国镜像孟德斯鸠江南特殊论及其他 (李天纲 李宏图 等)
第 19 讲 法学知识的演进与分化以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为视角 (陈兴良 白岫云 等)
第 20 讲 思而在法律职业伦理的特殊性何在? (张志铭 陈景辉 等)
后记 (陆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