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云案背后的大宋文明(著名作家高洪雷全新历史新作)
定 价:¥66
中 教 价:¥38.94 (5.90折)促销
库 存 数: 17
阿云案又被称作阿云之狱,这起小小的案件,竟牵动了诸如司马光、王安石、吕公著、富弼、文彦博、唐介等众多名臣的关注,还惹得宋神宗连下四诏,争论了十几年。即便是今天,阿云之狱也是学术界的热门话题。
司马光和王安石孰是孰非?阿云之狱是法律之争还是政治斗争?国家制定法律应该重刑还是宽刑?本书借用微观史学的研究方法,从小事件入手重述历史,讲宋朝的司法制度、权利制度、婚姻制度、女性地位,力图阐述宋代文明中包含的法治文明及其局限,从一个小切口折射了一部宋朝大历史。
著名作家高洪雷全新历史力作!
畅销书作家马伯庸作序
知名学者罗翔、畅销书作家蒋胜男力荐
以一人之生死,见大宋之气象
微观另一半宋史
序 言
文\马伯庸
1975年,考古人员在湖北睡虎地出土了一批竹简,其中包括了两封书信。作者是秦国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两兄弟,分别叫做黑夫和惊。黑夫和惊外出参军打仗,他们在战争间隙分别给大哥衷写了一封书信,问候家人,捎去平安。
他们参与的那一场战争,是秦统一六国之战中的灭楚之战。这场战争规模巨大,厮杀惨烈。先是秦将李信率军二十万高歌猛进,结果被楚将项燕打了个埋伏,损失惨重。秦始皇亲自请出了老将王翦,率军六十万,这才击败项燕,彻底灭亡楚国。
不难想象,黑夫和惊两个普通小卒,在战场之上经历了怎样的惊涛骇浪。很遗憾的是,史书上留下记载的,是秦始皇与楚王的庙算心思,是李信、王翦、项燕等大将的攻伐谋略至于这两兄弟的命运,浓缩到了二十万和六十万这两个冷冰冰的数字里。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牵挂与恐惧,并没有人记得。如果不是机缘巧合,让考古人员看到这两封中国现存古老的平民书信,他们便会像其他无数战场亡魂一样,湮灭于历史长河,彻底被遗忘。
纵观中国历史,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帝王将相们的精彩生活,他们的生平与活动占据了史书的绝大部分篇章。像黑夫和惊这样的平民百姓,则极少被史家所关心。煌煌二十五史,也只有司马迁肯把视角放下来,想起来为刺客与游侠做几篇列传,这就是极限了。
这本写宋代的书,视角别出心裁,把视角放在了一个普通的登州平民女子阿云身上。以一场算不上曲折的凶杀案子作主线,牵扯进了包括宋神宗、司马光和王安石在内的大半帝国精英,生动地展现出了北宋的法律与政治生态。我以为此书为难得之处,在于其并非秉持惯常的上层视角,而是以一个升斗小民的命运为核心,爬梳史料,抉微扼要,凝之则为阿云一人之生死,散之则见大宋之气象,以小见大,自下而上,可谓深得微观史学之精髓。
引 子
文\高洪雷
早在学生时代,我就对宋朝颇有微词。在我以往的认知里,宋朝几乎就是局促、黑暗、软弱、屈辱的代名词。说它局促,是因为它蜗居在长城以内,国土面积时也仅有460万平方公里;说它黑暗,是因为朝廷为了与金国达成和议,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了爱国将领岳飞;说它软弱,是因为它一直活在辽、金、夏、元的阴影里,不得不以铜钱和丝绸买和平;说它屈辱,是因为徽、钦二帝被金国俘虏,皇室残余不得不退避江南。
直到我读到了一个杀人案。是这个案件背后的一系列操作,彻底颠覆了我对宋朝的印象,终促使我把文明的帽子戴到这个王朝头上。并由此感悟到,军事实力,并非一个国家文明与否的首要标准,文化才是;国土面积,并非一个国家强盛与否的主要标志,经济才是;皇帝威望,并非一个国家规范与否的衡量标准,法治才是。
这个案件,我给它取名阿云案。
高洪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民族史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擅长历史类纪实文学、儿童文学创作,作品被译成十几种文字出版,曾获徐迟报告文学奖、丰子恺散文奖等多个奖项。作品有《另一半中国史》《大写西域》《另一种文明》《楼兰啊楼兰》《中华民族的故事》《名人故事》《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我们的祖先:中华姓氏的故事》。
序言 / 马伯庸
引子
章 案发
第二章 她招了
第三章 案件移交
第四章 进士出身的知州
第五章 恩荫
第六章 大宋官员是法盲吗?
第七章 看他怎么判
第八章 判决被推翻
第九章 宋神宗神吗?
第十章 虚君实相
第十一章 许遵不服
第十二章 所谓的妄
第十三章 执掌大理寺
第十四章 言者无罪
第十五章 台谏的污点乌台诗案
第十六章 宋朝不杀士大夫
第十七章 两制议法
第十八章 第二次大辩论
第十九章 钻进圈套
第二十章 皇帝服输
第二十一章 二府议法
第二十二章 东方文艺复兴
第二十三章 一锤定音
第二十四章 赶出朝廷
第二十五章 台谏官能随便换吗?
第二十六章 前赴后继
第二十七章 君子之争
第二十八章 十七年后
第二十九章 乾隆的御批
后记
附录
宋史·许遵传 / 脱脱等
文献通考·刑考 / 马端临
司马光关于阿云案的上疏 / 司马光
御史弹劾宰相书 / 刘述、刘琦、钱顗
与王介甫书 / 司马光
答司马谏议书 / 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