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红楼梦》是一部满是悲悯与深情的书。
开篇讲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有一块顽石,经过女娲锻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唯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于是自怨自叹,日夜悲号嗟悼。
女娲炼石,为了补天,其实无意之间赋予了这块顽石一颗心,一颗能够感受到世间情怀的心。
这块顽石具备了感悟宇宙人生的能力。它的自怨自叹与悲号嗟悼,是基于对自我的认知: 它首先为自己的遭际感到悲哀,这是它自己感受世界的起点。
后来,这块补天石变成了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被携入红尘,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经历一遭,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
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经历红尘的一段故事。
这个故事就是《红楼梦》通灵宝玉在红尘中刻骨铭心的经历。
明显可以看出,这块历尽悲欢离合、炎凉世态的顽石,已经不仅仅为自己的遭际感到悲哀,它为整个人世间、整个世界感到悲哀。它已经不仅仅悲悯自己,它更悲悯众生。
试想,如果顽石没有经历锻炼,究其一生,也就是一块无悲无喜无情、任由风雨与岁月消磨的石头。它感受不到世间的爱恨、悲喜与得失。世间的美与毁灭,以及世间的多情与冷酷,似乎都与它毫无瓜葛。
这篇有着强烈象征意味的绝妙寓言,其实探讨了一个文学的核心问题: 文学与心灵如何互通。
文学赋予了我们一颗心。这颗心,能强烈感受世间的一切悲欢,而世间的一切悲欢也都会化成心中激荡的情感,前提是需要我们去阅读,去体悟,去爱,去满怀真情、满怀感慨,如此这般,我们才能够建立与世界人生的深情联系。
在越来越精细的技术控制之下,在无穷无尽的空虚的诱惑之下,人们的文化情怀似乎越来越邈远。越来越多的人,似乎耗尽了最后一点的心灵感受,沦为灵性尽失的可悲顽石。
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痛苦与忧患。
中国古典文学,从这个视角来说,是为了启蒙灵性,锻炼心灵。归根到底,这是一门心学。
西方文学像是耀人眼目的太阳,而中国古典文学更像是皎皎青天的明月。
这轮明月,光而不耀,永久地闪耀着迷人而浪漫朦胧的光辉,令人心驰神往,感怀迷恋。
在静谧幽广的境界中,这轮明月与我们的心灵更容易产生深情的联系。
《春江花月夜》写道: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月光照耀着古今,照耀着你我,也照耀着中华锦绣山河。即使隔着古今的时空,听闻不到彼此的呼唤,也可以追逐着这轮明月所发散出的皎皎月光,我们得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希望通过这本小书,我们能够与古人达成某种程度的情感互通。
是为序。
2022年3月于檀山雪堂
自序/001
内篇
《逍遥游》:庄子的自由宣言/003
如何摆脱人生之累 宏大的开篇与大鹏的逍遥 苟足其性,自知者明 庄子的心学 饱受羡欲之累的众生 逍遥最终要回归本心 庄子的逍遥与惠子的恐惧
《氓》:淇水之畔的爱情悲诉/016
没有爱情,就没有文学 卫女的自由恋爱 相思始觉海非深:卫女等来了她的婚车不要与男人沉迷爱情!多么痛的领悟!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两句的高妙之处 孔子保留此诗,是为君子戒 卫女没有成为复仇的美狄亚
《离骚》:中国文人品节的奠基之作/030
《离骚》是一场悲壮的离别 具有强烈个性的知识分子喷发的对特异环境的反抗对温柔敦厚诗教的突破 清白死直,对世俗的隔绝与鄙弃 圣贤的迷途:孔子与屈原的车马 自古圣贤皆寂寞 对屈原赞美与贬损的交响乐 屈原是真正的君子
《孔雀东南飞》:情与礼不可解的冲突/052
怨妇刘兰芝 焦仲卿绝不是愚孝 孝的艰难之处 刘兰芝的不舍与柔情焦仲卿很傻很天真 焦仲卿负约在前,刘兰芝决定嫁人 焦仲卿逼死了兰芝 何为真正的悲剧? 焦母是个可怜虫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的理想与困境/073
陶渊明的遗嘱:对于家人,我其实很惭愧。 陶渊明辞官:文学史的重大事件 认识自己是一个伟大而艰难的命题 老子理想的诗意表达 竟然做了辟世之士 悲欣交集,与命运和解 如何做到心安理得 君子固穷:古典的悲酸 乞食之后,陶渊明才真正成为陶渊明 我的朋友陶渊明
《香菱学诗》:悲剧命运的诗意追寻/093
阐释生命与诗歌关系的伟大篇章 香菱的被拐与迷失 命运的暴击之下,忘记了自己是谁 曹雪芹最具悲悯情怀的安排 黛玉是益友,更是良师 香菱学诗的三种之境界 通过诗歌,追寻故乡,追寻自我 这个罪恶的世界永远愧对于香菱
外篇
河岳英灵贬谪录/121
《论佛骨表》必须写 《潮州刺史谢上表》也必须写 贬谪的文化深意,苏轼说透了 柳宗元、刘禹锡触犯了众怒 历史评价的吊诡之处 谪臣的苦难:遗弃荒野、才不尽用 宪宗的文字狱 柳宗元去世,诗豪刘禹锡痛哭失声 九泉之下,二人当是邻里田舍翁 平民白居易的奋斗简史 为生民悲呼的诗篇 白居易大声疾呼:陛下你错了! 一个有着强烈政治良知的知识分子似乎被磨平了棱角 元祐党人事件:史无前例的文化惨祸 这些谪臣是华夏文化的河岳英灵
生死的命题/154
孔子之死:我们民族最重大的文化事件 你们怎么如此偏心呢?庄子临死前非常幽默 陶渊明的自挽歌:魏晋人物对待生死的悲情与快意 李白的遗恨是千千万万才华奇绝之人的遗恨 对待生死的悲情没有成为消极的逆流
乐土何处?山水田园的断想/166
中国文人的精神宗教是山水与田园 士大夫苦闷的象征 宁愿自在地活着 当庇佑了无数文人的山林寺院也被剥夺 诗人们:老子小国寡民的信徒 普天之下,率土之滨,根本不允许桃花源的存在 田园的乐土,是中国人最强大的精神基因
大地上的游子与乡愁/176
乡愁:游子永恒的悲歌 注定漂泊无根的红楼女儿:古今游子的艺术写照 去世四十三年后,杜甫的诗魂才得以返乡 岳飞被害,故国游子认识到:此生返回中原故乡无望了! 李清照的汴京遗梦 陆游与辛弃疾:故国一别已生死 忘记故土意味着真正的亡国
知己的历程/192
没有知己的痛苦折磨了无数古人的灵魂 恐怖的政治摧残人性,知己何在? 开元时代:天下朋友皆胶漆 杜甫是盛唐人物的知音,也是整个盛唐时代的知音 《儒林外史》以及那个时代的悲音与哀叹 知己之爱:蒲松龄的白日梦 万般成功的西门庆,一生都没有真诚待他的知己 一个为《红楼梦》而死的女子
古典的梦境/209
人生如梦:古人最美妙的喟叹 唐人两场深远的大梦 在自己的梦里遇到自己 古人的观念中,历史是一场凄凉的大梦
诗人的时代悲欢/218
杜甫的牢骚:名垂万古知何用! 慈恩寺塔:大唐从强盛到衰亡的诗歌见证 一个极为悲哀的文学悖论 甘露之变:李商隐的锋芒与卓见 李商隐哭好友刘蕡,一场与时代的激烈对抗 诗人们深知:身处的时代容不下他们
深情的悲剧/229
古人之深情,纯粹、浓烈,令人动容 琅琊王伯舆,终当为情死! 痴人与痴鬼 《红楼梦》:对深情认知的高峰
诗歌的时空境界/237
屈原内心的时空,深远而又深情 时空错置,其情更远 诗意的时空境界 宇宙,就是一颗诗人的心灵
诗言志/245
先民劳动中的乐趣与诗意 没有诗歌,爱的悲欢将多么乏力! 诗言志:得意与失意的士子们 不学诗,无以言:孙皓的诗做得好! 我们永远不要忘记,我们的祖国曾经是诗的国度
悲愁是真正的中国美学/259
古典文学中,快乐的诗篇如此稀少 诗人们的悲愁色彩,染遍了大地山河 林黛玉: 文人的悲愁的身影 悲愁是悲愁人生最好的解药
杂篇
古典小说的人物语言/271
西门庆与马二先生的高论 语言就是人物的本质 奥斯卡影后王熙凤 骂语:看似粗鄙,实却极见功夫
古典小说的人物对比/284
对比是一种古老而常新的写作技巧 宝玉与贾环:对比的经典范例 人物群像:更高超的人物对比
古典小说的情节技巧/294
所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一波三折才能达到悲剧的高度 三顾茅庐与三气周瑜
古典小说的环境设定/302
好的文学作品营造的是有我之境 古典文学中雪景的巨大隐喻 环境设定,在《红楼梦》中表现得非常彻底
典故:古诗的情感载体/309
典故:一种隐秘的强大表现力 《上留田》:李白对永王事件的悲愤之作 辛弃疾借助孙权的典故痛责赵构 援古证今:用典的作用和深意 《安定城楼》: 所用典故与诗人命运的深刻关联
中国语言文化的无尽藏:成语漫谈/322
道路以目人面桃花: 成语的深意与诗意 词必己出:语言大师们的创造 南冠楚囚美女簪花焚琴煮鹤:成语的高雅与情趣 唾面自干对牛弹琴玩火自焚与虎谋皮:幽默风趣的古人们 语言是生活的化身:成语指向普遍意义的现实生活
托物言志:物我交融的艺术/339
周敦颐的莲花:君子儒的品格与风度 古典的意象构建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龙泉:一把传奇古剑的精神情怀 唐人与马:大唐精神的升腾与陨落
古人的逞才意识/350
王维和陈子昂:逞才的传奇 恃才傲物,好大的口气! 敢发高论,语不惊人死不休 和氏璧的悲剧
发愤著书/360
宰相易,著书难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满怀悲愤,为亡国存史
北方的河/369
北方无数死去的河流 消失的京水:《水经注》与唐诗里的乡愁 《诗经》:北方河水的情诗
唐诗的悲悯与同情/375
思妇:白日的相思化作深夜凄凉的美梦 杜甫写下《石壕吏》,战争就是野蛮的 宫女:大唐被辜负的牡丹
豪放与婉约/385
豪放与婉约:一阴一阳之谓道 豪放与婉约的美学对比 婉约的李白似乎更可爱 陶渊明:豪放、缠绵悱恻最多情
兴尽而返的人生/394
雪夜访戴:一个梦幻的行程 兰亭雅集:生与死的思考深度 魏晋风度的深沉之处 王徽之足以伟大,是因为他创造了一个雪夜
洛阳:看不见的城市/400
洛阳:以后会在荆棘丛中见到你!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长安、洛阳和南京:中国古都的沧桑因缘 孔子适周见老子:中国文化史的重量级事件 天津桥的血色浪漫 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
《溪山行旅图》:行走的沉思/420
孟子的大丈夫人格 林泉高致,宋画第一 行旅倦客:庄子的悲悯之处 画中的僧人:何处而来,何处而去
苏坟夜雨/426
真正伟大的陵墓是朴素的 夜雨对床:苏氏兄弟终老的约定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 半生为罪臣,安息于荒野
后记/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