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语言学经典中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基于副文本的框架分析
定 价:¥88
中 教 价:¥51.92 (5.90折)促销
库 存 数: 3
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与现代汉语史共生共长、互文建构的历史。鉴此,本书以语言为核心参数,透过20世纪中国语言学家们的视角,探讨20世纪中国文学史叙事的另一种可能性:考察在20世纪的语法学著作中哪些作家作品更具有“语言形式的规范性”,从而直接标记了现代汉语制度化的过程;考察在20世纪的中国修辞学著作中,哪些作家作品更具有“语言艺术的显著性”,从而成为社会大众的“修辞样板”。 语言不仅是一种“符号系统”,还是一种“社会制度”。“现代汉语”从倡立到如今业已百年,在这一中华民族共同语的制度化历史中,文学发挥了极其巨大的功用,但不同作家作品的贡献却有着天壤之别。由此,也许将使文学的另一种社会价值、文学家的另一种历史地位、文学作品的另一种历史贡献得以凸显。
张虹倩,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华东师范大学晨晖学者,上海市晨光人才。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话语生态研究中心(CTTI来源智库)执行副主任、国家语委全球中文发展研究中心舆情室主任。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修辞学、政治传播语言学、文献学、汉语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