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深圳市率先建成民生幸福标杆城市”的超大型城市民生幸福标杆治理主题,贯彻循证社会科学范式,提出深圳“民生风车”模型,围绕问题层—理论层—动力机制层—评估层—案例层的思维逻辑,建立了一个幸福政策体系的“13331”的全面质量分析框架,即一个问题研究(现实、政策和理论问题)、三个理论研究(学科比较、学术文献综述和政策文本分析研究)、三个民生幸福动力机制研究(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研究)、三个评估评价研究(民生幸福标杆指数、民生幸福满意度评价和心理与行为大数据研究)和一个案例分析研究。通过多中心的证据获取,系统地描述、分析和评价近十年深圳市民生幸福标杆城市建设的过程,提出了深圳未来幸福之城的组织诊断。
倪士光,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授,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博士;深圳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民生幸福标杆研究中心”负责人,深圳新一代互动媒体技术创新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积极心理计算与严肃游戏实验室PI,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心理与行为大数据研究生项目执行负责人。兼任中国心理学会积极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心理健康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积极心理学协会副会长。主要从事积极心理学、人工智能心理学、心理与行为大数据的教学研究。在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和《心理学报》《心理发展与教育》等期刊发表SSCI/CSSCI文章六十余篇,累计他引两千两百多次,中文CNKI被引H=21,Google Scholar H=15。开设“数据思维与行为”“人工智能伦理”和“互动媒体心理学”等研究生专业课,获评清华大学教评前5%,入选2021年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近三年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广东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深圳市政府重大调研课题等三十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