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师难,当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刚出生的婴儿,都是一块需要雕琢的玉,玉不琢,不成器,父母的任务就是要把这块玉雕琢成器。作者通过对女儿的早期教育和对近百个幼儿不良习惯的矫正的实践,总结出家长对孩子0-3岁的家庭教育方法,从而帮孩子获得好的行为习惯。
◎ 管是为了不管,教是为了不教,爱上学习的孩子最省心,有自我约束力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老师难,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难!怎样才能让孩子爱上学习?怎样才能让孩子有自我约束的能力?
在女儿出生之前,我有过许许多多的理想,但那些各色的理想中,多是为了自己的梦想,更多的也只是想想而已,很少付诸实践。1988年,女儿出生后,25岁的我迷上了早期教育。很快,我对女儿的早期教育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于是,我萌发了新的理想: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像女儿一样,从家长正确的早期教育中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从对女儿早期教育开始,我不断地探索幼儿的心理、行为、认知和个性成长特点,之后经过了20多年对近百位幼儿的个体教学实践,证明了我在女儿身上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是个例。只要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就能够取得理想的早教效果。
早期教育有两个重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0~3岁。第二个阶段是3~6岁。
0~3岁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正是婴幼儿脑部发展的关键时刻,对孩子进行良好的信息刺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对女儿的早期教育就是在早期教育的第一个关键期0~3岁进行的。效果令人惊喜,刚满3岁的女儿就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对女儿0~3岁的早期教育中我始终没有给她提过“学习”这两个字。她是在不知道自己在学习的情况下,学会了自主学习。这就是我的早教方式:教在有意,学在无意。好的教育是无痕迹的。
早期教育的第二个关键期是3~6岁。如果孩子在3岁之前经历过良好的早期教育,那么3~6岁时就已基本形成自主学习和独立自主的能力了。相反,如果孩子在3岁前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早期教育,诸多不良习惯在3岁之前就会形成。家长每天都要为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而烦恼,自然顾不上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女儿有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以后,我又对近百个幼儿进行了第二阶段的早期教育。0~3岁的幼儿更适合父母在家里教。这些孩子中的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0~3岁的家庭早期教育。由于隔代长辈溺爱,家长因工作繁忙而不得不对孩子放任自流等原因,多数孩子的不良习惯在3岁之前就已经形成了。比如:有的孩子在半岁时就养成了睡觉非要妈妈抱才能睡着的习惯;有的孩子才一岁多就知道用哭闹来控制家长;有的孩子两岁时已经十分任性霸道,稍不满足就会大哭大叫。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不良行为会愈演愈烈,越变越多。
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我用引导孩子自主活动与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忘掉了自己的不良行为,并且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又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与此同时,孩子的个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许多人认为,孩子情商低,是因为孩子学知识造成的。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知识和情商并不是对立关系。使孩子情商低的原因,是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比如家长用强迫的方式让孩子学习,或为了让孩子学习而答应孩子的诸多不合理要求,甚至为了让孩子学习而容忍孩子的不良行为,这样的管教方式必然会使孩子出现很多问题。
不少人认为孩子情商低是孩子学知识造成的,这种归因方式说明他们并不了解幼儿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就像是说:学习好的孩子都是行为不端的孩子,而学习不好的孩子都是好孩子;有知识的人都是情商低的人,而没知识的人都是情商高的人。即使家长不让孩子学知识,但如果不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孩子也不会因为没学知识而行为习惯就好了。只要站在幼儿的角度,用适合幼儿的方式去教幼儿学习知识,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孩子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处可使,既可减少孩子不良行为发生的概率,还可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的早期教育效果。
李玉杰,知名家教作家,大成家教编委会主编,儿童最优发展理论创立者,长期关注儿童教育和中国家庭教育,在CN刊物发表各类教育论文、随笔、新闻作品共计100多万字。著有《男孩为何要穷着养》《培养最棒的男孩》《培养最棒的女孩》等多部家教类畅销图书。
第1章 早期教育的奥秘
☆ 人是一种精神动物,幼儿也不例外。成人的大脑每天都离不开精神食粮,可是许多家长让幼儿的大脑每天都处于饥饿状态。早期教育就是解决幼儿的精神饥饿问题。
1.0~3岁认知兴趣敏感期/2
视觉、听觉与手的抓握能力/3
图片与阅图能力/4
故事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5
听故事促进幼儿综合智力的发展/7
女儿的自主学习从看图识字开始/9
读儿歌识字/10
读故事和识字分开教,有利于幼儿的自主阅读/11
女儿的自主学习之路/13
对外甥、侄女的早期教育/15
2.早期教育对女儿的影响/18
教是为了不教/18
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孩子,能适应各种学习环境/19
让孩子在早期教育中获得强大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教养/20
管是为了不管/23
3. 我的“巴学园”/24
小杰的问题/25
创造一个热爱学习的环境/27
用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培养幼儿的学习潜能/31
一对一教学使每个孩子都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学/34
多个兴趣点、自主活动与自由交往/35
图片、儿歌和故事也是孩子们的兴趣点/36
知识的力量/37
孩子们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40
第2章 怎么管,孩子才会听
☆ 每个人都不愿被人管,即使幼儿也不例外。所以,我管幼儿的规则是,对孩子多引导、少管教,尽早让孩子获得自我管理的能力。
1.先解决吃饭问题/44
喂饭喂出来的问题/44
饭吃一半的习惯/47
饭吃得太慢/49
改变幼儿任性从吃饭开始/50
2.“一句话”让幼儿自律/54
“一句话”让小海主动读儿歌/54
“一句话”让小龙改掉不良习惯/54
“一句话”让孩子停止胡闹/55
利用幼儿爱玩玩具的心理,“一句话”让孩子自律/57
为什么孩子不听家长的“一句话”?/58
3.这样管,无法自律/59
数1,2,3让孩子盲从/60
站在自己的角度,乱管孩子/60
讲道理/62
商量的方式/64
对孩子有求必应/66
不尊重孩子/68
强迫与打骂/71
4.怎样引导孩子的不良行为/80
管孩子的原则/80
用好行为替换不当行为法/82
转移注意力法/87
不怒不急,温和坚持法/92
语言暗示法/94
动作干预法/95
不随便回答孩子的问题/97
第3章 如何教,孩子才爱学
☆ 一提认知教育,就会反对声一片。许多人无视幼儿的认知兴趣,等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自生自灭后,又强迫孩子去学习。
1.教什么/100
幼儿对形状的敏感比对颜色的敏感要早/100
3岁前的幼儿不适合学数学/101
图片、儿歌、绘本故事与幼儿形象思维敏感期同步/102
2.怎么教/104
善用孩子的好情绪/104
跟着孩子的注意力走/105
用孩子的要求引导孩子学习/108
化难为易孩子才爱学/109
让孩子有趣地学/110
让学习过程充满快乐/112
让幼儿自主地学/114
教学方式要符合幼儿整体性认知模式/116
下列几种教学方式不符合幼儿无意识学习的特点/117
3.为什么教幼儿识字阅读/120
识字与幼儿的符号敏感期相符合/121
识字、阅读与想象力/122
识字阅读促进幼儿智力发育/123
阅读能力与学校学习/124
4.不当的几种识字方法/125
解释识字法/125
重复识字法/125
比喻识字法/126
归类识字法/128
思考识字法/128
5.几种有效的识字方法/132
通过启蒙识字本识字/133
看图识字法/135
怎样使用看图识字卡/137
玩牌识字法/140
读儿歌识字法/140
第4章 3种不良的幼儿教育方式
☆ 最适合0~3岁孩子的早期教育是家庭早期教育。家庭是天然的早教场所。家长是最合适的早教老师。家长可以逃掉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但逃不掉孩子错过早期教育所留下的后果。
1.放任自流/144
忽视婴幼儿的认知敏感期/145
让保姆管孩子/146
把孩子交给老人带/147
让iPad陪伴孩子/148
不作为的妈妈/149
2.溺爱/152
3.成人化的早期教育/159
早教机构/159
传统幼儿园/160
第5章 幼儿的素质教育
☆ 幼儿教育不是完整的课堂教育。早期教育寓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这样的教育任务最适合父母去完成。
1.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164
好习惯与婴幼儿的认知敏感点/164
不给孩子养成坏习惯的机会/166
培养好习惯是早期教育最重要的任务/169
2.摔跤、下棋与幼儿素质培养/171
摔跤与胡闹/171
下棋与作弊/174
3.引导孩子礼貌友好交往/175
孩子与他人的交往方式与父母对孩子的方式有关/175
孩子与他人的交往方式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177
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180
4.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182
对于孩子会做的事,不要帮着去做;对于孩子不会做的事,家长要教孩子去做/183
先让孩子玩与孩子能力相符的玩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187
画画与幼儿独立性的培养/187
给孩子创造自主活动的机会/192
后 记
1.为什么写这本书/196
2.艰难的写作之路/205
第 1 章 早期教育的奥秘
人是一种精神动物,幼儿也不例外。成人的大脑每天都离不开精神食粮,可是许多家长让幼儿的大脑每天都处于饥饿状态。早期教育就是解决幼儿的精神饥饿问题。
早期教育是科学的。它从婴儿出生时就开始。目的是把孩子与生俱来的灵性与能力往利于孩子成长的方向引导,从而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习惯,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幼儿的时间不是可以随便浪费的。它比人一生的任何时期的时间都宝贵,因为幼儿期正处于人的脑部发育期,而人的脑部发育只有一次,这时的学习并不是多数人印象中枯燥的“学习”,而是在帮助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这个时间是不可逆的,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引导对了,它会积极地影响人的一生。
1.0~3岁认知兴趣敏感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0~3岁是幼儿认知兴趣的敏感期。让孩子在这个时期学习,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987年我怀孕期间,开始关注早期教育方面的书籍。当时书店里这方面的书非常少。一天,我偶然看到一本书——《零岁教育的奥秘》。书很薄,只有几十页厚,但书中的理念却强烈地吸引了我。我买下了它。没有料到的是,这本薄薄的书影响了我的一生。
这本书通过卡尔?威特的事例来说明卡尔?威特教育理念:孩子潜能递减法则,即越接近零岁的教育,对人的潜力开发也就越充分。卡尔?威特教育理念与婴幼儿的脑部发育情况相适应。婴儿刚出生时,脑的平均重量约为370克,到6个月时即达700克左右,1岁时达900克左右,3岁时约为出生时脑重量的3倍,7岁时接近成人的脑重量。脑既是肉体之躯,又是精神活动的器官。所以,脑的充分发育既需物质营养,也需要精神营养。良好的信息刺激是大脑的精神食粮。抓住幼儿脑部发育的重要时期,利用其脑神经的敏感性,对其进行早期教育,对促使幼儿大脑的发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受卡尔?威特教育理念的影响,女儿一出生,我就开始对她进行早期教育。
视觉、听觉与手的抓握能力
从女儿出生15天起,我开始用玩具刺激她的视觉和听觉。拿“不倒鸭”玩具,在她眼前左右缓慢移动,她的眼睛也随之移动;用小铃铛在她的耳边轻轻摇动,她的头随之转动。我把“不倒鸭”放在她的手里,训练她手的抓握能力。很快她就熟练地自己玩“不倒鸭”了。她躺在床上,把“不倒鸭”从一只手传到另一只手,又从手上传到两只脚上,一个人玩得不亦乐乎。
女儿8个月大时,我开始引导她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她的眼睛看到什么,我就告诉她那是什么。比如:女儿关注电视机时,我就一边用手指着电视机,一边给女儿说这是电视机;当女儿关注洗衣机时,我就说这是洗衣机。婴儿看到什么,家长就说出她关注的事物的名称。这样帮助他们认识世界,有利于婴儿早说话,也是对婴儿最初的语言教育。
当女儿需要什么还不会用语言表达时,我心领神会,但没有即刻满足,而是先替她用语言表达出来,再满足她的需要。女儿指着水,我没有即刻把水端给她喝,而是问:你是想喝水吗?她点头,我再把水递给她。孩子听我提问和回答的过程,就是孩子思维的过程,也是对语言理解的过程。
听是说的基础。孩子听得多了就会提早用语言表达自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很多孩子说话晚,反应慢,就是因为家长没有有意识地给孩子多讲话,没有给孩子创造听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