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道路交通运输工程理论为基础,主要内容有: (1)汽车构造,主要包括发动机及底盘各构件的基本结构及原理; (2)交通工程,主要包括交通流的特征,交通控制设备,交通系统管理和交通需求管理等; (3)运输管理; (4)道路交通安全。为了便于教学和自学,每节正文后均列出了本节中出现的专业词汇和练习题,书末附有词汇表。 本书为交通运输工程、汽车运用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本科教材,也适合从事交通、汽车相关工作的人员阅读。
本书为交通运输专业英语教材。以道路交通运输工程理论为基础,主要包括交通运输车辆、交通工程、交通运输管理、交通安全等四个方面。交通运输车辆包括汽车的基本构造,即发动机、传动系、悬架系统、转向系、制动系、电器设备和汽车相关理论;交通工程包括交通流特性、交通控制设备、TSM和TDM;交通运输管理主要包括运输方式、运输组成、汽车运输工业级ITS;交通安全主要包括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交通事故及预防措施。为了便于教学和自学,文末附词汇表。
《交通运输专业英语》是为了满足高等院校汽车类及交通运输类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需要,根据高等院校培养目标的要求而编写的。
在教材体系和编写方面有如下特点。
(1) 资料来源上,参考了国内外大量汽车、交通方面的书刊、著作和相关的技术资料,在基本保持原文风格的基础上,做了相应的删减调节,可读性强,对提高读者的汽车、交通运输类英文文献阅读能力有很大帮助。
(2) 体系结构上,根据汽车、交通运输工程的课程体系安排内容,强化了各章节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3) 编写内容上,涵盖了以下内容: 汽车发动机及底盘各构件的基本结构及原理; 交通流的特征、交通控制设备、交通系统管理和交通需求管理等交通工程的基本内容; 运输管理的内容以及道路交通安全等内容。每节正文后均列出了本节中出现的专业词汇和练习题,有助于学生充分掌握和灵活运用汽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词汇,达到中英文术语和专业内容的互通、互译。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专业英语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高专、成人教育等交通、汽车类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英语教材,并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和汽车服务业、维修业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共分4章,主要包括汽车的基本构造及原理、交通工程基础、交通运输管理以及交通安全工程等内容。具体编写分工如下: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李永芳编写了第1章第1节和第9节、第2章、第3章第4节和第5节、第4章第3节和第4节; 吴训成编写了第1章第4节~第8节; 陈浩编写了第1章第2节和第3节; 杨亚莉编写了第3章第1节~第3节; 张若平编写了第4章第1节和第2节; 李春琳负责校对每篇英文课文的语法、时态。全书由李永芳统稿。感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王孝兰、王婉秋、骆佼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给予查找资料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同时感谢本书参考文献的作者。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疏漏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殷切期望广大教师和读者不吝指正,以使本书不断优化、完善。
编者2014年10月
第1章 交通运输车辆
1.1 汽车分类
1.2 汽车基础
1.2.1 发动机
1.2.2 底盘
1.2.3 车身
1.2.4 电气系统
1.3 汽车发动机
1.3.1 组成
1.3.2 四冲程循环
1.3.3 燃油喷射系统
1.3.4 点火系统
1.3.5 冷却系统
1.3.6 润滑系统
1.3.7 柴油机
1.4 传动系
1.4.1 传动系类型
1.4.2 离合器
1.4.3 变速器
1.4.4 传动轴
1.4.5 后桥
1.5 悬架系统
1.6 转向系
1.7 制动系
1.7.1 制动系的基本特征
1.7.2 制动系类型
1.8 电气系统
1.8.1 电气系统概述
1.8.2 电池和交流发电机
1.8.3 电子设备
1.9 汽车特性
1.9.1 转弯特性
1.9.2 制动特性
1.9.3 加速、减速特性
第2章 交通工程
2.1 介绍
2.1.1 交通工程作为一个学科
2.1.2 交通运输系统及其功能
2.1.3 交通工程要素
2.1.4 交通工程现在面临的问题
2.2 交通流特性
2.2.1 交通流的组成
2.2.2 交通流的分类
2.2.3 连续流和间断流
2.3 交通控制设备
2.3.1 交通控制设施手册
2.3.2 交通标线
2.3.3 交通标志
2.3.4 交通信号
2.3.5 特殊类型的控制
2.4 交通系统管理和交通需求管理
2.4.1 交通系统管理的定义
2.4.2 交通系统管理的目标、范围及其特性
2.4.3 交通系统管理的主要措施
2.4.4 交通需求管理概述
2.4.5 交通需求管理的挑战
2.4.6 交通需求管理组件
第3章 运输管理
3.1 运输基本设施
3.2 运输的功能和原则
3.3 运输组成
3.4 汽车运输企业
3.4.1 概述
3.4.2 现在的问题
3.5 智能运输系统
3.5.1 智能运输系统定义
3.5.2 智能运输系统的主要子系统
3.5.3 智能运输系统应用研究领域
第4章 道路交通安全
4.1 背景
4.2 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
4.2.1 驾驶员的行为占统治地位
4.2.2 车辆因素
4.3 在事故中车辆发生了什么
4.3.1 一般特性
4.3.2 正面碰撞的影响
4.3.3 质量比及速度改变
4.3.4 碰撞中的能量吸收
4.3.5 正面偏心碰撞
4.3.6 追尾碰撞
4.3.7 交叉口碰撞
4.3.8 翻滚
4.4 保护措施
4.4.1 座椅安全带
4.4.2 改装车
4.4.3 骑摩托车和自行车人的保护
4.4.4 行人的保护
4.4.5 其他交通安全措施
附录 常用专业词汇和用语汇总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