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姆文学地图译丛:伦敦文学地图》融历史、地理和文学为一体,提供了伦敦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中和文学有深厚渊源的地方的丰富信息,无论这些地方是客观存在还是想象之物。从莎士比亚的环球剧院到狄更斯最喜欢的小酒馆,从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诗人角到马丁·艾米斯笔下的波尔图贝罗街,《布鲁姆文学地图译丛:伦敦文学地图》以时间顺序探索了英国文学大师们曾安家和汲取创作灵感的伦敦,是广大文学爱好者不可多得的一本集知识性与娱乐性于一体的读物。
在莎士比亚的38部剧作中,只有《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发生在他那个时代的伦敦。我最讨厌的就是这部剧,部分原因在于剧中那个叫约翰·福斯塔夫爵士的骗子在虐待似的戏谑当中沦为了牺牲品。他和《亨利四世》中永垂不朽的福斯塔夫相去甚远。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莎士比亚所创作的几乎所有戏剧的背景都是要么在伦敦,要么在沃里克郡的乡下。这位最伟大的文学家从来没有去过欧洲大陆,也许他甚至从来不曾到过他的家乡斯特拉特福镇北边很远的地方。他剧本的背景都设在意大利、法国、苏格兰或者希腊,但是实质上这些故事发生的地方就是莎士比亚所了解的狭小世界,即伦敦、斯特拉特福以及二者之间的地区。
莎土比亚的世界就是以环球剧院为中心的伦敦。他剧中所有的城市都是伦敦,所有的乡间景色离他成长的地方都不远。他的地理是虚幻的,他的历史往往具有传奇色彩,他的现实稀奇古怪。罗马悲剧并没有因为其普鲁塔克风格而就不是英国的。在埃尔西诺的丹麦宫廷里生老病死的哈姆雷特是威腾堡大学的学生,但是巡回演出的演员属于莎士比亚的剧团,所以那位王子显然就成了在环球剧院消磨时间的逃课的学生。
他的很多重要剧本都隐含着这样的意义。詹姆斯一世的腐朽王朝在《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中的埃及朝廷中得以用反讽的手法再现,比在《亨利八世》中对宫廷生活的表现要生动多了。《仲夏夜之梦》中的波特姆、彼得·奎斯和他们的同类都是英国的乡下人,而几乎不像雅典人。既然世界是个大舞台,那么环球剧院的舞台就是整个世界。夏洛克和埃古都是伦敦人,而非威尼斯人,《一报还一报》中生活糜烂的维也纳其实是莎士比亚极其熟悉的伦敦妓院。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十四行诗中那位“黑美人”的身份,但是想象力丰富的我相信了安东尼·伯吉斯的说法。在《莎士比亚传》中,伯吉斯说这位“黑美人”叫路西·尼格罗,是伦敦一位东印度裔名妓。在《第十二夜》中,我发现马尔沃利就是讽刺版的本·琼森,《李尔王》中的埃德蒙就是莎士比亚心目中另一位对手——克里斯托弗·马洛的最终版。通过这些发现,我跟研究莎士比亚的学者们产生了分歧。’自莎士比亚之后,伦敦涌现出了一大批诗人、剧作家和小说家,但是他们之中最伟大的仍然笼罩在莎士比亚的光辉里。伦敦的先知是威廉·布莱克,他是英国的以西结,曾试图“修正”约翰·弥尔顿,但是弥尔顿也是深受莎士比亚影响的作家。伦敦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也没能例外,还有伦敦的文学批评家塞缪尔·约翰逊博士。除了莎士比亚和杰弗里·乔叟,狄更斯肯定是最强大、最有影响力的伦敦作家了。从《匹克威客外传》到《大卫·科波菲尔》,再到他的代表作《荒凉山庄》,一直到他未完成的《埃德温·裘德之谜》,如莎士比亚再现世界一样,狄更斯再现了伦敦。正如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中的都柏林不可避免地借鉴了《荒凉山庄》中的象征主义和自然主义创作手法一样,卡夫卡笔下虚幻的布拉格是狄更斯笔下变化不定的伦敦的孙子。伦敦的文学遗产如此丰富以至于任何简短的概括都会有胡言乱语的嫌疑,但是如果我们把伦敦文学史的辉煌归功于莎士比亚和狄更斯,这至少是个真实有益的起点。
第一章 今日伦敦
阶级和文化
伦敦的布局
伦敦的地标
伦敦郊区
第二章 诺曼征服后的伦敦
杰弗里·乔叟
都铎王朝
第三章 伊丽莎白时期的伦敦
威廉·莎士比亚
南华克
环球剧院的复兴
环球剧院周围的景点
伊尼戈·琼斯
第四章 伦敦和王政复辟
查理国王
塞缪尔·佩皮斯
内战
塞缪尔·佩皮斯的日记
大瘟疫
大火
亨利王子的房间
第五章 乔治和摄政时期的伦敦
乔治时期的伦敦
伦敦的人口激增
犯罪和死刑
丹尼尔·笛福
亨利·菲尔丁
塞缪尔·约翰逊博士
伦敦的文学
第六章 维多利亚时期的伦敦
崛起中的英国
查尔斯·狄更斯的文学世界
南华克区
狄更斯与伦敦
威廉·麦克皮斯·萨克雷
维多利亚时期的小说和女性作家
第七章 20世纪初的伦敦
奥斯卡·王尔德
福尔摩斯和贝克街221B号
亨利·詹姆斯
H·G·威尔斯
J·M·巴里
第八章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伦敦
萧伯纳
萧伯纳与伦敦:今与昔
英国和一战
伦敦和妇女参政权运动
T·S·艾略特
布鲁姆斯伯里小组
弗吉尼亚·伍尔夫
乔治·奥威尔
格雷厄姆·格林
伊夫林·沃
第九章 万有引力之虹下的伦敦
二战期间的伦敦
波尔图贝罗路
斯特兰德80号的谢尔屋
史密斯菲尔德市场
白厅
国王路
泰特美术馆
圣约翰树林
第十章 新千年的伦敦
萨尔曼·拉什迪
马丁·艾米斯和《伦敦场地》
文学圣地
大事纪
参考书目
进一步阅读书目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