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研究系列:基于第四代港口模式的港口服务供应链集成研究》从信息管理和流程管理等角度探索港口服务供应链如何实现集成,从而更好地响应客户需求,提升港口的竞争力。
全书内容包括:绪论,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基于第四代港口模式的港口服务供应链内涵研究,基于第四代港口模式的港口服务供应链集成理论,港口服务供应链信息集成管理研究,港口服务供应链的集成度评价,港口服务供应链集成化的流程管理结构研究和实施方式。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研究系列:基于第四代港口模式的港口服务供应链集成研究》可作为大学相关专业研究生和教师从事相关研究的参考用书,也可供港口管理、科技人员、政府部门有关人员参考。
1992年,在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上,港口功能被划分为三代,即第一代“运输枢纽”、第二代“装卸服务中心”以及第三代“物流中心”。而随着港口所处环境的变迁,出现了不同于前三代港口的新型港口,这种港口的网络化特征更为明显。1999年,联合国贸发会议上提出了笫四代港口的概念。根据其定义,第四代港口是指“物理空间上分离但是通过公共经营者或管理部门链接”(Physically Separated but Linked Through Common Operatorsor Througha Common Administration)的组织。由此,国内外一些学者开始了对第四代港口内涵、特征以及模式的研究。
与第一、二、三代港口不同,第四代港口从强调自己是“中心”转变为强调自己是作为供应链的一个环节,更强调港口之间的互动以及港口与相关物流等活动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可以促使与港口相关的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无缝链接。面对供应链管理时代的到来和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将港口置于供应链的环境中进行考虑或是从链的角度来探讨港口的竞争优势是十分有必要的。
服务供应链还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港口企业以及其他服务供应商主要提的是货物的物流及金融、保险等相关服务,它是无形的,且具有不可储存性。这些特征都符合服务供应链的基本特征。因此,本书尝试将服务供应链理论应用于港口等行业,从链的视角来研究作为协调人的港口业的竞争和未来的发展战略。同时,也对基于第四代港口模式的港口服务供应链的内涵、结构、特征以及演化过程等予以阐述。
集成理论已充分表明供应链的集成有利于供应链整体绩效和竞争力的提高,而港口服务供应链也可以通过集成来实现供应链总体最优并最终使港口的客户增值。然而,拥有众多成员的港口服务供应链是否可以集成?需具备哪些条件?如何实现集成?在面对的客户需求时,这些服务供应商如何通过协作来满足实时的客户需求?此外,哪些因素会影响港口服务供应链的集成程度?集成程度的高低如何评价?这些问题都是本书所试图回答的。
在借鉴供应链管理、服务管理、模块化、社会网络分析等理论和方法基础上,本书从信息管理和流程管理等角度探索港口服务供应链如何实现集成,从而更好地响应客户需求、提升港口的竞争力。全书共分为9章,第1章为绪论。第2章回顾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第3章从第四代港口的基本模式出发,阐述了港口服务供应链的内涵、特征及形成过程。第4章给出了基于第四代港口模式的港口服务供应链集成的基本理论。第5章对港口服务供应链信息集成管理的模式进行了分析。第6章研究了港口服务供应链集成度的评价方法。第7章对港口服务供应链集成化的流程管理结构进行了设计研究。第8章给出了当前港口相关实践以及港口服务供应链集成的实施路径。第9章对全书进行了总结,并给出了研究展望。
在本书内容的研究和撰写过程中,上海海事大学的真虹教授给予了悉心指导,提出了宝贵而中肯的修改意见,诸多专家学者也对研究内容提供了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谢意!
本书的写作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71272219)和上海海事大学科研基金项目的支持,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交通运输工程项目和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的资助。对此,深表谢意!
由于作者的才疏学浅,书中可能存在错误和考虑不周之处,还望专家学者给予批评并提供宝贵意见,不胜感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和技术线路框架
1.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2 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
2.1 港口与供应链关系研究
2.2 港口服务供应链研究
2.3 供应链集成研究
2.4 集成模式
2.5 国内外已有研究的评价
2.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3 基于第四代港口模式的港口服务供应链内涵研究
3.1 前三代港口的基本模式
3.2 第四代港口的基本模式
3.3 港口服务供应链概述
3.4 港口服务供应链的形成与演化过程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4 基于第四代港口模式的港口服务供应链集成理论
4.1 基于第四代港口模式的港口服务供应链集成内涵
4.2 港口服务供应链集成的可能性分析
4.3 港口服务供应链集成的研究内容及实现思路
4.4 港口服务供应链集成的阶段划分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5 港口服务供应链信息集成管理研究
5.1 港口服务供应链集成的信息管理模式选择
5.2 港口服务供应链集成的信息系统设计及运行机制
5.3 集成的信息系统结构的优点分析
5.4 信息管理集成的实施分析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6 港口服务供应链的集成度评价
6.1 集成度内涵
6.2 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理论
6.3 供应链集成度评价的一般方法
6.4 港口服务供应链集成度的评价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7 港口服务供应链集成化的流程管理结构研究
7.1 模块化设计理论
7.2 港口服务供应链流程结构模型的构建基础
7.3 港口服务供应链流程结构模型的构建
7.4 流程管理模块化设计的效果分析
7.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8 港口服务供应链集成的实施方式
8.1 港口构建其服务供应链的努力
8.2 港口集成的努力
8.3 港口服务供应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8.4 港口服务供应链集成的实施途径
8.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9 结论与研究展望
9.1 结论
9.2 研究展望
名词索引
他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题为“Reengineering Work:Don‘t Automate,Obliterate”的论文’74],首先提出了企业流程重组的概念。1993年,他与詹姆斯·钱匹(James Champy)合作出版了《再造企业——工商业革命宣言》一书,为企业流程重组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石,并将对企业流程重组的研究推向了高潮。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关注,企业所关注的业务流程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而是跨越组织的边界,产生了对跨组织业务流程重组的关注。詹姆斯·钱匹在其2002年出版的著作<企业X再造》中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他把业务流程重组的范围从单一企业扩展到企业的供应商、客户和合作伙伴之间。
迈克尔·哈默也对跨组织流程重组给予了较大关注,他在<企业行动纲领》’771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企业经过合并、简化和重新设计企业的内部流程的再造过程后在提高公司效率方面大有作为,然而进入21世纪,“企业在更大的改善计划方面却似乎还没有什么起色,而且公司的管理费用仍然很高,浪费仍然严重”。其原因就在于企业还没有以更宽广的视角寻找潜藏在企业边缘的非生产性的工作,“降低公司经营绩效的不再是内部的工作方法,而是公司与客户、供应商以及其他人进行协作的方式”。他开创性的给试图在企业边缘寻找降低成本的机会以获得竞争优势的企业以下建议:①最终客户最重要;②整个合作过程应该被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③任何行为都不应该有重复;④工作应该由最能胜任的人员完成;⑤整个合作过程应该按照同一个数据库来运作。
El Sawy将跨组织情况下所面临的障碍总结为:①参与企业必须就各自所执行的边界流程之间的接口方式设计达成共识,并确定企业之间所需要传递的信息;②企业面临的组织和文化方面的挑战远远超过单个企业执行流程管理的情况,联合其他企业,共同对当前的边界流程进行诊断和改进所需的前提更加苛刻,而且管理难度也相应提高;③不同企业的IT基础设施和企业信息系统通常是不兼容的,这为跨组织流程管理带来更大的挑战。
Vander Aalst从工作流的角度提出了组织间互操作的不同形式:能力共享(Capacity Sharing),链式执行(Chained Execution)、合同转包(Subcontracting)、实例转移(Case Transfer)和松散耦合(Loosely Coupled),差使用petri网着重对松散耦合机制进行了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