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儒家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考察了西方市场经济是如何在基督教文化背景下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作者通过分析基督教与中国儒家发展的历史文化渊源、基督教与儒家的异同以及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找到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借鉴的思想资源,对我们自觉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借鉴作用。作者以崭新的视角研究宗教文化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关系,有很多新的创见。
韦伯认为,现代西方社会的划时代因素是“形式主义的法律体系、竞争机制为主的自由市场经济、可计量化的社会民主政治体系、乃至以个人、法权为基础的公民社会。”市场经济是西方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国要现代化,中国也要搞市场经济。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开始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并不断完善与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梁漱溟说,“人类文化都是以宗教开端,且每依宗教为中心。人群秩序及政治,导源于宗教;人的思想知识以致各种学术,亦无不导源于宗教。”“社会秩序之建立,在世界各方一般地说无不从宗教迷信崇拜上开端,中国似乎亦难有例外。”牟宗三也认为,“一个文化不能没有它的最基本的内在心灵。这是创造文化的动力,也是使文化有独特性的所在。依我们的看法,这动力即是宗教,不管它是什么形态。依此,我们可以说:文化生命之基本动力当在宗教。”要考察一个民族的经济体制,必须要深入她的宗教;要理解与把握一个民族的经济体制,也必须要深入她的宗教;要建立、完善与发展一个民族的经济体制,也必须要深入她的宗教,从她的宗教深层引发出其经济体制。
第一章 概论
一 基督教与西方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二 儒家与西方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形成与存在
三 儒家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接引
四 基督教、儒家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基督教和儒家关于人、神、自然及物的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 基督教的超人文精神、儒家的人文精神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 基督教的非人文精神、儒家的人文精神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 基督教的以神(物)为中心、儒家的以人为中心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三章 基督教和儒家关于个人、家庭、社会及世界的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 基督教的重社会思想、儒家的重家庭(族)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 基督教的个人主义、儒家的群体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 基督教的世界学说、儒家的世界学说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四章 基督教和儒家关于天人关系的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
一 基督教的天人相分、儒家的天人合一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 基督教和儒家对人的认识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 基督教和儒家对社会的认识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五章 基督教和儒家关于天人关系的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
一 基督教和儒家的人与自然界关系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 基督教和儒家的人与人关系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 基督教和儒家的人的内心世界的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六章 基督教和儒家关于现实同超越的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 基督教的超越精神、儒家的现实精神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 基督教的外在超越、儒家的内在超越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 基督教的向外求、儒家的向内求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七章 基督教和儒家关于理性的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 基督教的理性、儒家的理性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 基督教的法的思想、儒家的礼的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 基督教的自由思想、儒家的和谐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四 基督教的平等思想、儒家的秩序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参考文献
后记
儒家关于理想与现实相即不相离以及对现实社会的肯定性认识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也就接上了儒家关于理想与现实相即不相离以及对现实社会的肯定性认识?是否由此可以进一步探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在儒家关于理想与现实相即不相离以及对现实社会的肯定性认识中生下自己的根以及把其作为自己的形上学?
我们必须要考察基督教关于理想与现实相分离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否定性认识及其对西方市场经济的影响,也必须要研究儒家关于理想与现实相即不相离以及对现实社会的肯定性认识及其对中国传统经济的影响。我们既不能仅仅站在基督教关于理想与现实相分离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否定性认识的角度思考问题,也不能仅仅站在儒家关于理想与现实相即不相离以及对现实社会肯定性认识的角度思考问题,而是要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问题,推动关于理想与现实关系以及关于现实社会认识的发展,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科学的思想文化基础。
我们既要看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区别与差距,但也要看到理想与实现之间的联系。要讲理想,要追求理想,要用理想来推动现实的发展,将现实引向理想,不断将理想转变为现实。但也要面对现实,从现实出发,要脚踏实地。不能仅仅从理想出发,不能将现实理想化,不能将理想混同于现实。但也不能将理想与现实分离,否认理想与现实的联系。要坚持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
要肯定现实社会,但也要看到现实社会中存在着消极方面,要看到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积极的与消极的两个方面,要坚持对社会的全面的与辩证认识。要积极投身于现实社会,不断发展社会中的积极方面。但也要关注与批判社会中的消极方面,要改造现实社会,推动现实社会的发展。
既吸取基督教关于理想与现实相分离以及对现实社会否定性认识的合理内容,又继承儒家关于理想与现实相即不相离以及对现实社会肯定性认识的合理内容,形成关于理想与现实的辩证认识、关于社会的辩证认识,必然推动市场经济的中国化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