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第1、第2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删除肺性脑病、肾性脑病2个病种,增加了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自身免疫性郎飞结病、抗MOG抗体相关疾病、睡眠障碍、抑郁、焦虑6个病种,诊疗指南更新至2022年12月31日,增加了内容的丰富程度,列出了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医嘱及特殊情况下的医嘱,并采用“注”的形式对医嘱中重要检查、治疗及使用注意事项、其他可选的替代方案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既注重治疗方案的选择与实施,又强调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还附处方常用外文缩略语表。
本书适合神经内科的低年资医师、研究生、实习生及全科医师阅读、参考。
王新高,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神经肌肉与遗传科 主任医师、副教授。2003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获神经病学博士学位。从事神经内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5年,发表SCI及核心期刊文章30余篇,参编全国卫生专业gao级技术资格考试《神经内科学习题集》等著作多部。现为中国卒中学会免疫分会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精神医学与临床心理分会常务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慢病防治分会理事。重点诊治:脑血管病、周围神经病、运动神经元病和线粒体病等,开设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线粒体病专病门诊。
第一章 脑血管病	1
第一节 急性脑梗死	1
第二节 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30
第三节 脑出血	64
第四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	76
第五节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87
第六节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98
第七节 脑小血管病	105
第八节 血管性认知障碍	120
第二章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130
第一节 病毒性脑炎	130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脑炎	138
第三节 结核性脑膜炎	150
第四节 隐球菌性脑膜脑炎	164
第五节 脑囊虫病	172
第六节 神经系统莱姆病	179
第七节 神经梅毒	183
第八节 神经型布鲁氏菌病	189
第三章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194
第一节 多发性硬化	194
第二节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211
第三节 抗MOG抗体相关疾病	224
第四节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231
第五节 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	237
第四章 脊髓疾病	243
第一节 急性脊髓炎	243
第二节 脊髓压迫症	249
第三节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253
第四节 脊髓血管病	258
第五章 锥体外系疾病	267
第一节 帕金森病	267
第二节 肝豆状核变性	287
第三节 肌张力障碍	295
第四节 特发性震颤	306
第五节 亨廷顿病	311
第六节 舞蹈症-棘红细胞增多症	316
第六章 神经变性病	322
第一节 阿尔茨海默病	322
第二节 路易体痴呆	332
第三节 多系统萎缩	337
第四节 肌萎缩侧索硬化	346
第五节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	359
第七章 肌肉病及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365	
第一节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365
第二节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371
第三节 特发性炎性肌病	376
第四节 低血钾性周期性瘫痪	387
第五节 线粒体肌病及脑肌病	394
第六节 重症肌无力	406
第八章 周围神经病	427
第一节 吉兰‐巴雷综合征	427
第二节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438
第三节 自身免疫性郎飞结病	446
第四节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	453
第五节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459
第六节 面肌痉挛	465
第七节 糖尿病神经病	470
第九章 癫痫和癫痫持续状态	482
第一节 癫痫	482
第二节 癫痫持续状态	512
第十章 自身免疫性脑炎	516
第十一章 头面痛	537
第一节 偏头痛	537
第二节 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	554
第三节 紧张性头痛	560
第四节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	562
第五节 三叉神经痛	566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	572
第一节 遗传性共济失调	572
第二节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580
第三节 腓骨肌萎缩症	584
第四节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	595
第五节 肯尼迪病	604
第六节 脊髓性肌萎缩症	610
第十三章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616
第十四章 睡眠障碍	622
第十五章 抑郁和焦虑	634
附录 处方常用外文缩写表	650
参考文献	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