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电子证据论:以刑事诉讼为视角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冯姣
定 价:¥58
中 教 价:¥34.80 (6.00折)
库 存 数: 14
丛 书 名: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网络犯罪案件频发,互联网电子证据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但现有电子证据规则应对乏力。从规则本身来看,不少规则对真实性问题较为关注,对程序性问题却极为宽容;从衔接层面来看,不少电子证据规则与现有《刑事诉讼法》规定存在龃龉。《互联网电子证据论:以刑事诉讼为视角》对刑事诉讼中的互联网电子证据问题进行研究。在对互联网电子证据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互联网电子证据论:以刑事诉讼为视角》从互联网电子证据的收集、保管、出示和验真四个阶段出发,结合司法案例和域外理论,对我国现有互联网电子证据规则展开论述,重点分析其现状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我国互联网电子证据的理论发展和规则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越来越多地以互联网电子证据的形态出现,现有电子证据规则对此应对乏力。本书系统梳理了互联网电子证据的有关理论基础、现有法律规则和实践中遇到的部分新问题,从互联网电子证据的收集、保管、出示、验真的过程出发,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同时结合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对电子证据规则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时俱进,具有前沿性。
冯姣---------------------------- 冯姣,法学博士(博士后),美国爱荷华大学法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现为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硕中心主任。本硕博均毕业于浙江大学,先后在《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w, Crime and Justice等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一篇论文获得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全文转载,合著出版专著和教材多部;论文获得中国法学会青年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互联网治理青年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等奖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法学会项目、最高人民检察院理论研究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等省部级以上项目八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和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多项;入选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2022)和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行动计划(2023)。
引言第一章 互联网电子证据的理论基础第二章 互联网电子证据的收集第三章 互联网电子证据收集的典型模式分析第四章 互联网电子证据的保管第五章 互联网电子证据保管的典型样态探究:司法区块链的适用及限度第六章 互联网电子证据的出示第七章 互联网电子证据的验真第八章 余论:我国刑事互联网电子证据规则的完善路径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