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拓展规划读本:物理与科普》通过整合文献的部分相关内容,以科普的视角介绍了高等院校中物理教育的相关问题,其内容涉及物理教育概述,科普概述,物理教育中的科普属性和科普在物理教育中的作用,物理(实验)课程在科学道德层面、科学精神层面等的科普意义,物理教育中的科普实践形式与物理(实验)课程中的科普实践形式。
第一章 物理教育
第一节 高等教育
第二节 物理教育
第三节 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第四节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第二章 科普概述
第一节 科普学理论
第二节 高等院校科普
第三章 物理教育与科普的关系
第一节 物理教育的科普属性
第二节 科普在物理教育中的作用
第四章 物理(实验)课程的科普意义
第五章 物理教育中的科普实践
第一节 物理教育中的科普实践形式
第二节 物理(实验)课程中的科普实践形式
参考文献
二、高等院校科普的意义
普及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指导提高下的普及。从这个角度来看,科学研究和科学教育便是科普的源头。而现代大学以教育、科研为其主要职能,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学术探究的殿堂,大师云集,人才荟萃。因此,高等院校理应是科普的重要基地。况且,由于大学生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素质,所以在高等院校开展科普,起点高、见效快。另外,按照科普学理论,科普不但需要采用口头的、文字的方式进行普及,而且有条件的科普组织还要亦科研、亦教育、亦文化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新型实体,那么,高等院校就是最好的科普新型实体之一。
在这样的实体中开展科普,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高等院校科普在大科学时代显得尤为重要:20世纪后半叶以来,科学研究的规模扩大,科学研究的合作性增强,人类进入了大科学时代。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的高等院校的性质和功能也发生了重要变化。高等院校不但要从事科学研究、科学技术创造,成为科学技术研究中心,而且还要从事科学技术向现实社会生产力的转化工作,成为高新科学技术成果的辐射中心;不但要承担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基础科学教育、专业科学教育甚至跨学科科学教育的重任,而且还要承担科学知识和技术普及的重任.而科学技术普及应该成为高等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有条件时,有关大学可开设科普学和科普工程学课程,设立科普专业等)。这是当代高等院校适应大科学时代社会发展,和具有T形知识结构人才终身学习发展的内在要求。
(2)高等院校科普在大科普格局中不可或缺:在全面推进和创新科普事业的大科普格局中,高等院校应该发挥其综合优势,应该整合高等院校科学资源,突出高等院校科普特色,进一步传播前沿的科学技术成果、创作优秀的科普作品、培养大学生科普志愿者。事实上,按照多级传递式科普理论,大学生可以作为二传手或中转站的角色,向周围的人(包括自己的亲人等)双向交流、传播科技信息,而高等院校科普可以促进这项工作,促进大学生加入科普志愿者队伍,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通过普及科技知识,可以调动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的大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学习专业知识,深化他们的科学基础知识,扩大他们的科技知识领域;可以引导他们建立热爱科学、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建立能最充分显示个性基本需要的、体现个性心理性质重要特征的稳定的兴趣,并从非专业的角度拓展知识面,储备交叉学科知识。
(4)科普不仅仅是普及科学技术专业知识,还包括科学技术史记载的科学人物的思想观念、科学研究的典型事例、科学发现的演变过程,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观等知识与观念的普及。通过这样的科普和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大学生能够在掌握和提高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科技知识的同时,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接受更多科学技术史、科学哲学、科学技术方法论等方面的教育,从而点燃他们的科学激情,激发他们的科学想象力,激励他们更加认真学习基础专业知识,培养他们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提升他们的理论素质、哲学素质、综合科学素质、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