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流派和科学方法新探(转型中国研究丛书)
定 价:¥95
中 教 价:¥57.00 (6.00折)
库 存 数: 2
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当下,学术界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新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科学主义、生态主义、全球主义、种族主义、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新左派、新儒学、本土化思潮等思想流派,大数据科学、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自然实验等研究方法,对于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诸多社会学科的学术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提出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新的学术理论问题、开拓了新的学术研究领域,反映了现代哲学和社会科学的新进展。一方面,本书部分作者批判性地、反思性地探讨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些新流派和理论趋势。另一方面,本书有些作者还考察和探讨了社会科学中一些新方法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应用所产生的影响及科技应用手段的创新,比如:大数据科学、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自然实验等,反映了年轻一代社会科学研究者在这些领域所进行的有益探索,提出了一些新的学术课题,为本主题研究做出了非常有价值的贡献。
在文科研究中,新成果往往出自三大源头,一曰新方法、一曰新观念、一曰新材料。本书准确识别了当前社会科学发展主要潮流,对时下流行的各种学说和方法都进行了批判性的介绍和评述,指出了其沿革脉络、关注领域、独特优势和固有缺陷。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新入门者,具有指向标的意义;而对于成熟的专业研究者而言,也有助于拓宽眼界,寻找新的研究资源。
丛书序言
转型中国研究系列丛书是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复旦高研院)和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年度主题研究成果的丛书。该丛书以前沿性、基础性、学术性、国际性为理念,力争经过数年的努力,建设成为在中国社会科学领域具有较高水平的综合性、跨学科学术丛书。2013年以来,复旦高研院进入到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复旦高研院借鉴国外大学高研院的通行举措,通过一系列学术建制引导和组织吸纳与整合校内外优秀研究人员,开展对基础理论和重大实践问题的跨学科研究,力争生产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年度主题(annual theme)是借鉴国际上大学高等研究院(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的有益经验而于2013年设立的新型学术组织机制。所谓年度主题,即是研究机构根据自己的总体研究规划所设立的年度研究主题。比如,现代高等研究机构的先行者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就在其二级研究院普遍采取了研究主题制度。如何结合现代中国转型中的重大理论课题展开专题性的深入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提升自己研究水平的基础性工作。复旦高研院年度主题建制,正是为了推进上述历史使命而设立的基础性学术组织机制。 在具体运行中,我们以研究项目为组织形式,并通过驻院研究员访问学者等机制吸纳校内其他文科院系、校外乃至国外相关研究力量,组织专职研究人员和驻院研究人员围绕年度主题协同攻关。我们还专门设立了年度主题席明纳,每月由一位研究者做专题报告,年度主题研究参与者全体参与讨论,以期每一项研究都经过全体参与者的充分讨论和交流。 为反映我院年度主题的研究成果,我们与格致出版社合作出版了转型中国研究丛书。到目前为止,该丛书已经出版了11本研究论著:《转型中国的正义研究》《转型中国的法治研究》《转型中国的治理研究》《转型中国社会秩序建构的关键词辨析》《转型中国的村治实践研究》《转型中国的基层选举民主发展研究》《转型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新探》《转型中国的社会科学理论、范式和方法问题研究》《大数据与社会科学发展》《转型中国的社会治理理论、实践与制度创新》《转型中国的政治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流派和科学方法新探》是高研院2021年度主题集体研究的成果。哲学社会科学新流派和新方法,比如:新自由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新左翼、后现代主义、科学主义、生态主义、全球主义、种族主义、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新左派、新儒学、本土化思潮等学术流派,大数据科学、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自然实验等研究方法,对于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诸多社会学科的学术发展一直产生重大影响,提出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新的学术理论问题、开拓了新的学术研究领域,反映了现代哲学和社会科学的新进展。一方面,本书作者批判性地、反思性地探讨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些新思潮和理论趋势,虽然其中不少在国内外已经有了多年的研究,积累了大量文献,但是,这个主题的研究属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值得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整合,并予以批判性地反思和探讨。另一方面,本书有些作者还考察和探讨了社会科学中一些新方法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应用所产生的影响及科技应用手段的创新,比如:大数据科学、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自然实验等,反映了年轻一代社会科学研究者在这些领域所进行的有益探索,提出了一些新的学术课题,为本主题研究做出了非常有价值的贡献。 本研究项目及丛书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教育 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郭苏建博士领导、策划和主持,并由其担任主编。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刘建军和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孙国东教授担任副主编。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专职研究人员贺东航教授、顾肃教授、林曦教授为该系列丛书的编委会成员。
郭苏建,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教育 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导师。旧金山州立大学政治学系终身教授。
新自由主义新探 顾肃5否定科学主义,发扬科学精神从不同需要及其互动关联的双重视角 刘清平34后真相时代的网络民粹主义的特征与挑战 贺东航 吴俊儒54右翼民粹主义的政治现象学分析 林曦66政党中心主义中外比较:21世纪的大分流? 张春满89生态主义思潮研究回顾及启发 张田田103人工智能与技术伦理思潮:反思与重塑 刘丽121犯罪学新思潮:移民控制刑法化与边境犯罪学 罗思雨134双重对话与历史的公共阐释对阐释政治学和历史政治学的阐释学检视 孙国东149复杂性理论与协商系统 覃漩170非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社会意识与知识权力的视角 孟维瞻184算法科技与政务应用: 算法统治的政治代表性问题 王中原208政治学研究中的因果推断策略及其应用 顾燕峰226自然实验在政治科学领域的应用与反思 法卉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