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计量》围绕最新《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和2013年《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编写。全书共分为计量准备工作,土石方和基础工程计算,主体结构计算,围护结构计算,室外结构计算,装修工程计算,室外构筑物计算,垂直运输、超高增加费和脚手架工程量计算八个单元。
《建筑工程计量》以真实项目为载体,以造价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流程、技能目标、教与学、学与做、实战训练的编排顺序层层递进,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的有机融合。
《建筑工程计量》所引用的案例无论是分析依据还是计算结果报表,都符合国家最新颁布的相关定额、规范和计价办法的规定。另外,教材在内容布局和案例选取等方面,均由相关行业、企业单位中的权威专家和一线技术骨干严格审核、把关,力求做到新颖、准确、精练。
《建筑工程计量》可作为高等院校建筑工程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供建筑工程造价员、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项目经理及相关业务人员参考,同时还可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的参考用书。
单元一 计量准备工作
准备1 工程计量工作流程
准备2 知识准备
准备3 建筑面积的计算
单元二 土石方和基础工程计算
学习情境1 平整场地的计算
学习情境2 条形基础土方及基础工程量的计算
学习情境3 独立基础土方及基础工程量的计算
学习情境4 桩基础土方及基础工程量的计算
学习情境5 筏板基础土方及基础工程量的计算
单元三 主体结构计算
学习情境1 柱的计算
学习情境2 梁的计算
学习情境3 板的计算
单元四 围护结构计算
学习情境1 门窗及其过梁的计算
学习情境2 墙体的计算
单元五 室外结构计算
学习情境1 散水(坡道)的计算
学习情境2 台阶的计算
学习情境3 阳台、雨篷的计算
学习情境4 挑檐的计算
学习情境5 飘窗、空调板及遮阳板的计算
学习情境6 腰线的计算
单元六 装修工程计算
学习情境1 楼地面找平的计算
学习情境2 楼地面面层的计算
学习情境3 踢脚线的计算
学习情境4 楼梯与台阶的计算
学习情境5 墙面的计算
学习情境6 柱面的计算
学习情境7 隔断与玻璃幕墙的计算
学习情境8 天棚抹灰的计算
学习情境9 天棚吊顶的计算
学习情境10 门窗的计算
学习情境11 油漆、涂料与裱糊的计算
学习情境12 零星工程的计算
学习情境13 超高增加费的计算
学习情境14 成品保护工程的计算
学习情境15 装饰脚手架工程的计算
学习情境16 装饰垂直运输费的计算
单元七 室外构筑物计算
学习情境 检查井、化粪池及水池的计算
单元八 垂直运输、超高增加费和脚手架工程量计算
附录1 工程建设项目的分解和价格的形成
附录2 工程计量前资料的准备
附录3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附录4 江西省建筑工程定额计算规则
附录5 江西省建筑装饰装修定额计算规则
附录6 团队组织实战训练方案
参考文献
为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提高工程造价专业技能教学水平,经过一年多反复研究、探讨,在相关专家指导下,我们正式出炉了这本融教、学、做为一体的特色教材。
本教材的编写特点如下:
1.教材内容具有鲜明的教、学、做一体化特色。教材编写以真实项目为载体,以造价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流程、技能目标、教与学、学与做、实战训练等内容层层递进,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的有机融合。
2.教材中的实战训练部分全真模拟实践工作过程,既有小组组建、任务分配交底及任务管理,又有评价考核。其中考核环节既有自我评价又有小组成员评价。
3.教材案例依据的政策性和规范性都很强。无论是案例分析的依据还是计算结果的报表,都符合国家最新颁布的相关定额、规范和计价办法的规定。另外,教材在内容布局和案例选取等方面,均由相关行业、企业单位中的权威专家和一线技术骨干严格审核、把关。
4.教材内容的编排形式具有鲜明的特色,看后让人耳目一新。本教材编写时摒弃了传统教材中的理论阐述,表现形式上以图形和实例为主,辅助了少量的文字说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本教材每一学习情境的“教与学”以及“学与做”的任务1均按两栏编排,左栏为满足教师讲授的需要,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编排,右栏为满足学生边学边做的需要,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问题提示及解答分析。“学与做”的任务2则由学生相对独立地实施“做中学”的过程,一般不需更多的提示和分析,因此按一栏的版式编排。
本教材在内容编排上紧紧围绕建筑工程计量这一主题,在案例分析中兼顾“定额计价”“清单计价”两种模式;对于定额、清单计算规则不同的项目,本教材分别列有两者的不同算法及两者的对比分析;对于工作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容易忽视或容易出错的地方,本书都有重要提示及针对性的分析。全书既符合教、学、做一体化课堂组织的要求,也能满足学生自学或参考的需要。
本教材共分八个单元,由李珺担任主编,郭玉华、刘忠、程靖担任副主编,王翔担任主审。第一、二单元由李珺编写,第三单元由邓丽琼编写,第四、七单元由刘翔编写,第五单元由朱俊编写,第六单元由郭玉华编写,第八单元由龙敏编写。刘忠、程靖、谢志红为本书提供了大量案例资料,全程参与教材编写并提出了诸多修改意见。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有关专家的文献成果,也得到了相关院校领导、有关专家以及同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教材编写时间仓促以及水平有限,书中错漏与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