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想回答三个问题:课程为什么是诗性的、课程的诗性本质在哪里、如何落实或实践课程诗性?围绕这三个问题,本书开辟了六章。第一章着重论述了课程为何具有诗性维度,阐释了课程诗学与课程美学的关系,指出课程诗学的路向、特征与精神。第二章围绕美感经验,从概念要义、常见类型、课程价值三个方面剖析了美感经验。第三章从杜威(J.Dewey)美学理论出发,引出基于观念的教学,建构相关框架与技术,进而以一个实践案例做出解释。第四章则试图探寻美感经验,探讨了美感经验评鉴的意蕴与策略,并通过一个案例研究来寻找与分析美感经验。第五章主要回答学校和教师如何回应课程诗学的挑战,重点指出学校和教师该采取哪些可能行动以推进课程诗学。第六章回顾与反思了本书,并提出了研究展望与期许。
邵朝友,温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目前聚焦于课程评价的理论与实务、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美学取向的课程与教学等领域的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刊发CSSCI类论文20多篇,专著教材6部。
杨澄宇,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语文科课程论方面的研究与实践。2016—2017年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发表CSSCI类论文20多篇,专著《语文生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