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西南地区贡山等地的田野考察为起点,通过对乡村中小学在校学生及毕业生的观察与访谈了解其生存现状,探索其生存现状与文化生态的内在关联,挖掘文化生态对于乡村学生发展的规定性,定义文化生态视角下乡村学生发展的基本内涵。继而,结合田野考察与文献资料分析,建立文化生态视角下西南地区乡村学生发展的教育机理,沟通“理论可能性”与“实践可操作性”,并由此确立具体的教育策略。通过深入研究发现:西南地区乡村学生的发展需要文化生态视角的观照。国家及地方政府对乡村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企望通过教育先行实现“以教育发展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目标。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一体化、标准化教育的推进并没有能完整地达成,反而打破了乡村社会原有的宁静,一种浮躁的情绪在乡村社会奔流、涌动,表现为乡村青少年诸多“失范行为”及由此而引发的社会问题。殊不知,作为“在乡村”“基于乡村”的乡村教育在肩负优秀国家公民培养职责之外,还担负着培育合格乡村社会成员的任务。所以,主流文化、乡土文化与生态环境交织而成的文化生态对乡村学生的成长便有了一种规定性,乡村学生必须内化这种规定性,才足以应对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