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设立少量试点到发展模式的渐趋成熟,国家级新区成为我国追求国家治理现代化、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载体,尤其需要在“唯实”(即符合地方实际)与“图新”(即深化改革)之间保持微妙平衡。作为对既有政策试验区的经验延续和模式深化,国家级新区的空间构成规模、功能使命定位和制度变革深度远超开发区等早期新区,业已成为国家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地方治理架构运行中不容忽视的制度存量:国家级新区既要成为引领性的空间功能单元,更要以其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经验反哺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并带来实质性的功能成效。因此,本研究聚焦于国家级新区由“政策理念”转变为“政策现实”的建设过程,并以国家级新区空间-制度建构的内容过程及其影响作为主要关注点,借助ArcGIS Pro 2.5.2、Stata 16.0统计软件、“政眼通”政策大数据分析服务系统等数据搜集分析工具,旨在探讨“新区由何而来”“新区如何建构”“新区成效几何”三个核心命题,以期对国家级新区空间-制度建构实践的内在机理展开理论解释。
于棋,男,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现为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副教授,入选院校青年教师“强基”计划,研究方向为城市治理与公共政策。申请人在各学习阶段均就读于“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曾获山东大学研究生校长奖学金(在校生最高奖)、国家奖学金(全额)等奖项。截止2022年10月,在《中国行政管理》《学术研究》等重要期刊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核心期刊8篇,论文累计引用次数超过190余次,出版署名专著《邻避治理:品质城市的建设策略与行动路径》(拟于2023年1月,北大出版社)1本,参编《现代市政学》《古城更新:空间生产视角下的城市振兴》等5部专著/教材,同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等研究课题十余项,相关成果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青岛市第三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科研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