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用模型:超实用50+管理模型与实践》精选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常用的51个工具、模型,涵盖战略、组织、人力资源、流程、营销、项目管理、思维工具七个领域。详细阐述工具、模型的来源与内涵,具体介绍模型的使用步骤和适用场景,并配有实际可操作的案例。
这51个模型,既梳理了企业渴望普及和乐于使用的高频模型,也归纳了德衍睿通在咨询项目中对企业管理改善影响深远的原创模型。管理工具、模型的使用与创新,是管理理论在新时代的传承与思考,是探索中国企业管理理论的一步步脚印,也是建设中国管理理论体系的千锤百炼。
德衍睿通研究院结合多年管理咨询经验,高度还原模型的使用场景和操作步骤,拓展并加深使用者对工具、模型的理解,有助于使用者快速、有效、全面地解决管理问题。
本书适用于探索解决问题的一线管理者、追求思考的终身学习者、构建系统管理体系的咨询师,是一本综合管理理论工具与实践,助力思维赋能、管理赋能的管理工具书。
这是一本超实用的图书,一书在手,企业管理模型尽在掌控
《“管”用模型:超实用50+管理模型与实践》是德衍睿通正式出版的第一个知识产品,定位在解读管理模型,传递应用方法。这些模型中有管理学上的经典,也有一些是德衍睿通在过往的咨询项目中沉淀下来的经验,谈不上经典,但是直接帮助企业解决过实际问题。经典模型的特点是抽象出来的,适用很多的管理场景,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跟企业具体的管理问题结合。经典模型不能给企业正确答案,但是可以帮助企业找到正确答案,它提供的是如何思考问题的框架。通过咨询项目沉淀出来的管理模型(从学术意义上来说,未必能被称为管理模型),是跟企业具体的管理场景结合的。例如,Dwise组织效能评估模型,就只能用在评估组织效能上,应用不到其他的管理场景中。因此,本书有三个特点。
第一,内容上本书各篇章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不强。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我们认为企业的管理者每天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我们希望每遇到一个问题,管理者可以直接进入书中的某部分内容,无须从头开始查阅。完全可以把本书当成一本案头工具书,有时间就可以翻出来看看,只花10分
钟就能看完一篇完整的内容。
第二,作者是一群人,也是本书的一个特点。读者将看到写作风格不同的作者帮助大家解读不同的管理模型。当然,每篇内容的作者都是严格筛选的,未必是行业里最厉害的,但一定是实实在在用过这个管理模型、应用效果得到客户认可的顾问。全书整体内容最终经过了德衍睿通研究院的重新编辑和整理。所以,从每篇文字中,读者都能感受到顾问的精神。这是一件挺有意义的事情。
第三,这是一本线上线下互动的书,是与德衍睿通的很多客户一起互动出来的书。选出来的51个管理模型,包含了德衍睿通公众号的这几年对于管理模型的一些期待、我们在项目中经常被问到的一些管理问题,以及最早的时候与客户一起做的管理模型。这些互动共同造就了这本《“管”用
模型:超实用50+管理模型与实践》。
出版这样一个知识产品,想法其实由来已久。到真正付诸实践才发现,还是需要花费大量的心血。一方面我们研究了市面上大多数讲管理模型的书籍,借鉴它们好的地方,弥补它们的不足,以满足想象中的读者对这本书的期待;另一方面是大家解读模型的过程中,每篇篇幅都不长,需要更加精练,要少一些废话、多一些实用的内容,又怕少说一句,都不利于读者理解,反复推敲,诚惶诚恐。经过德衍睿通同事们一年多的一起努力,《“管”用模型:超实用50+管理模型与实践》终于面世,算是给关心我们的人提交了一份答卷,分数如何,还需要读者评判。我们非常期待读者的反馈和意见,以帮助我们继续进步。
德衍睿通研究院是北京德衍睿通科技有限公司的专业研究和知识输出机构。研究院依托公司十余年的项目经验和行业专业知识的积累,成为德衍睿通为客户提供长期价值的核心引擎,赋能公司业务的发展和转型。
在国企改革、数字化发展的趋势下,研究院致力于国际一流高端航空制造领域的标杆研究,为国内行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管理提升道路上提供理论探索和最佳实践,促进业内高水平、高实操管理经验的传播和发扬,为客户成为国际一流企业赋能。
战略篇
1 PESTEL分析模型 2
2 波特五力模型 6
3 SWOT分析 10
4 GE矩阵 16
5 波士顿矩阵 24
6 平衡计分卡 31
7 战略管理五看三定模型 38
8 BLM业务领先模型 43
9 波特价值链分析模型 49
10 商业模式画布 56
组织篇
11 组织结构设计 64
12 组织协调五大机制 67
13 麦肯锡7S模型 71
14 Dwise组织效能评估模型 76
人力资源篇
15 Dwise人力资源价值提升模型 82
16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流程 86
17 Dwise基于人力资源与流程的管理HRPMF模型 91
18 Dwise员工编制总量预估模型 95
19 基于流程的岗位编制评估模型 100
20 基于流程的岗位价值评估 104
21 Dwise岗位工作手册框架模型 108
22 薪酬设计的三个公平 115
23 薪酬结构的付薪原则 119
24 职级体系设计四步法 123
25 盖洛普Q12测评法 126
26 海氏工作评价系统 132
27 冰山模型 138
28 洋葱模型 142
流程篇
29 流程的价值 150
30 端到端流程设计 153
31 流程设计三要素 158
32 流程优化考虑的三个方向 161
33 流程体系 164
34 APQC航空航天与防务行业流程分类框架PCF 171
35 基于业务场景差异化的流程审批设计 176
36 ESIA流程优化法 180
37 PACE产品开发系统结构 185
营销篇
38 销售漏斗模型 192
39 安索夫矩阵 197
40 客户需求分析工具$APPEALS模型 201
供应链管理和项目管理篇
41 SCOR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 210
42 PRINCE 2受控环境下的项目管理 216
43 PRINCE 2流程 223
44 RACI责任矩阵 229
45 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 234
46 IPMA卓越项目基准模型 239
47 质量屋 244
思维工具篇
48 5W2H分析法 254
49 工作清单 260
50 金字塔原理——自上而下的思维表达方式 265
5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68
附录
PESTEL分析模型
1. PESTEL分析模型介绍
PESTEL分析模型 是开展宏观环境分析的工具,包括六大因素。
P-政治因素(Political):对组织经营活动具有实际与潜在影响的政治力量和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
E-经济因素(Economic):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及未来的经济走势。
S-社会因素(Social):组织所在社会中成员的历史发展、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教育水平及风俗习惯。
T-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引起革命性变化的发明,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E-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L-法律因素(Legal):组织外部的法律法规、司法状况和公民法律意识所组成的综合系统。
2. PESTEL分析模型的分析前提
在分析过程中企业只需要考虑那些对业务真正有意义的因素,而不是很泛泛的描述。辨别对业务真有意义的因素,首先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1)定位是什么
定位不清晰,企业分析时会发现很多因素跟其有关系,但是感觉关系又没有那么直接。例如,一家为铁路旅客送餐的公司,每年20多亿人的铁路旅客发运量跟公司关系并不大,与公司业务关系大的是在饭点路过公司能服务的站点的客运量,以及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会不会自己推出送餐业务。分析时分析者要抓住与业务直接相关的环境因素。
洞察市场之前,企业要先做价值链分析来明确定位。
(2)业务模式或收入结构是什么
分析前,分析者要明确自身的业务模式或者收入结构。公司是产品型公司还是项目型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是销售产品,还是提供服务?是增量市场重要,还是存量市场重要?哪些因素会影响市场的增量?哪些因素会影响存量市场的格局?
明确业务模式或收入结构,才能通过不断的细分,找出真正影响公司业务的因素。
(3)过去哪些因素产生过影响
分析过去的目的是展望未来。“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分析过去哪些因素影响过公司所处的行业,怎么影响的,造成了多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展望哪些因素会对未来产生影响,发生这种事情的可能性有多大,以及会造成哪些影响。
3. PESTEL分析模型的分析步骤
PESTEL分析模型常用于公司战略规划、市场规划、产品规划、商业模式设计等需要分析外部环境的场景。通过环境分析,了解、摸清外部情况,更重要的是基于环境分析评估环境对自身的影响。环境分析不是一次性的,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环境分析需要持续开展,如每半年进行市场分析时需要分析外部环境。
在实际应用中,PESTEL分析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开展。
(1)因素拆分
对于不同的分析场景、所处行业、细分市场,因素涉及的内容不同。因此分析某一因素时,找到与行业相关的事项,如经济因素中与航电行业相关的可能包括国际贸易情况、国防预算等;按照拆分后的事项收集资料,描述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对技术的分析,很多时候会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觉得很多的技术变革都跟公司业务有关系;另一个极端是觉得公司所处的技术领域是特殊的技术领域,很多技术变革跟公司关系不大。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列举公司目前使用的技术,要逐级拆分至基础/通用技术,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深入分析;二是研究相关行业正在被哪些技术变革影响。
另外,在某些特殊行业,如军工,某些领域的封锁或者禁运需要在进行宏观分析的时候被识别并列出,后续进行业务设计、细分市场选择,乃至制订市场计划时,这都是很重要的假设。
(2)影响分析
PESTEL分析模型的目的是帮助分析者明确外部环境对自身的影响,因此,分析不能仅局限于资料的收集、分类、描述,还需要分析影响。要按照拆分因素分析每个事项对自身的影响,除了填写已经产生的影响外,还应站在整个行业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潜在影响,开拓思维大胆假设未来发展的信号。
(3)机会和威胁分析
在环境的影响下,机会和威胁都是存在的。
存在的机会:针对自身业务发展,此影响因素可能带来的机会,即有没有一种趋势或一个事件,如果对此做出战略响应,就能够带来竞争地位上的积极转变。
存在的威胁:针对自身业务发展,此影响因素可能带来的威胁,即一种趋势或一个事件,如果不对此做出战略响应,就会给竞争地位带来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