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为期两年半的“道德生活项目”,以一种全面的和富有想象力的视角审视课堂及教学活动,探究渗透在学校环境和日常课堂活动中的道德行为,揭示这些隐性信息对学生品质发展、教育和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激发教师对自身行为的道德审视和反思,从而提出优于惩罚式教育的、更好理解学生的教育方法。并强调,学校的任务不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品格,改变学生自我认知的方式,对学生产生终生影响。该书自1993年在美国出版后,受到在职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等众多专业群体的广泛关注,引发其反思自身教育教学,也为众多教育研究者,尤其是以自然方法研究教室的研究者提供了重要参考。
菲利普·W.杰克森,美国芝加哥大学教育学院、教育与社会科学部教授,曾任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主席、国际教育哲学学会主席、约翰?杜威学会主席、美国驾驭科学学院院士等。代表作有《班级生活》(1968)、《约翰·杜威与哲学家的任务》(2002)等。
罗伯特·E.布斯特鲁姆,美国南印第安纳大学教师教育系助理教授,代表作有《教师生活中的伦理问题》(1997)、《教师的道德世界》(2000)等。
大卫·T.汉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哲学与教育项目主任,曾任约翰·杜威学会主席、国际教育哲学学会主席。代表作有《教学的召唤:哲学、教学与教育艺术》(1995)、《教师与世界:作为教育的世界主义研究》(2011)等。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