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枯竭的是我的心跳 聂鲁达诗选(诺奖诗人名著名译,全面涵盖诗人一生的创作轨迹)
定 价:¥84
中 教 价:¥50.40 (6.00折)
库 存 数: 18
本集由西班牙语翻译家赵振江亲自精心打磨并编选篇目,囊括了聂鲁达一生中不同阶段的重要诗作,如《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大地上的居所》《西班牙在心中》《漫歌》《元素的颂歌》《船长的诗》《爱情十四行诗一百首》等,包括了爱情诗、战斗诗、咏物诗等多种题材,其艺术风格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各种流派相互融合的产物。通过这本诗集,既可以欣赏聂氏的诗歌全貌,又可以梳理出这位诗人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命运色彩。
精选聂鲁达21部诗集中的精彩佳作156首,其中有一半为首度译出;
翻译家赵振江潜心打磨译本,专为人文社版本精心挑选篇目,涵盖全面,另附长篇评论文章;
既可以欣赏聂氏的诗歌全貌,又可以感受诗人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生命底色。
高山意志,大海情怀聂鲁达的生平与创作(节选)
聂鲁达(Neruda),多么动听而又熟悉的名字,然而它的译音并不准确,准确的译音应该是内鲁达;但诗人自己很喜欢这个聶字,因为他说自己有三只耳朵,其中一只专门用来倾听大海。诗人的确有着大海一样的胸怀,大海一样的情感,大海一样的气魄。至于他为什么叫聂鲁达,按照诗人自己的说法,是为了瞒过父亲,因为后者不愿意自己的儿子成为诗人,于是他便从一本杂志上找到了这个捷克人的名字,那时他十四岁。
聂鲁达原名叫里卡多·内夫塔利·雷耶斯·巴索阿尔托,1904年7月12日出生在智利中部的帕拉尔城,此地盛产葡萄酒,他的祖辈即以种植葡萄和酿酒为生。1906年他家迁居智利南部的特木科镇;父亲是一名铺路司机,母亲在他刚刚满月时就去世了,幸好他有一位慈祥的继母。
聂鲁达在特木科读中学时便开始写作。1917年7月他在特木科《晨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热情与恒心》的文章,署名内夫塔利·雷耶斯,这是诗人第一次发表作品。从此以后,他不断使用不同的笔名在家乡和首都的学生刊物上发表习作。1919年玛乌莱省举办诗歌比赛,他的诗《理想夜曲》获三等奖。从1920年起,他正式使用巴勃罗·聂鲁达作为自己的笔名。1921年3月,聂鲁达离开家乡到圣地亚哥教育学院学习法语。不久,他的诗《节日之歌》在智利学生联合会举办的诗歌比赛中获一等奖。1923年他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晚霞》,第二年他的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问世,引起智利文学界的瞩目,奠定了他在智利诗坛的地位。紧接着他又于1926年发表了诗集《奇男子的尝试》《戒指》和小说《居民及其希望》。
聂鲁达于1927年步入外交界,先后任智利驻仰光(1927)、科伦坡(1928)、雅加达(1930)、新加坡(1931)、布宜诺斯艾利斯(1933)、巴塞罗那(1934)、马德里(19351936)和墨西哥城(19401943)的领事或总领事。这期间的主要诗作是《大地上的居所》。
......
巴勃罗·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外交官。在世时出版了20多部诗集,逝世后又出版了10多部诗文集。1971年,因其诗歌以一种伟大的力量赋予一个大陆的命运和梦想以生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高山意志,大海情怀聂鲁达的生平与创作(节选)
晚霞(1923,选五)
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1924)
大地上的居所(19251935,选八)
西班牙在心中(1937)
漫歌(1950,选三)
船长的诗(1952,选十)
葡萄和风(1954,选五)
元素的颂歌(1954,选六)
元素的新颂歌(1956,选二)
遐想集(1958,选五)
爱情十四行诗一百首(1959,选二十)
伟业之歌(1960,选一)
智利的岩石(1961,选三)
全权(1962,选三)
黑岛纪事(1964,选十)
白昼之手(1968,选五)
世界末日(1969,选十)
无用地理学(1972,选二)
孤独的玫瑰(1972,选五)
海与钟(1973,选五)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