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辙是沥青路面的一种典型病害,主要源自于沥青混合料的黏弹塑性变形,而高温、重载和慢速交通是加剧路面车辙产生的重要外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车辆保有量持续增长,道路交通量也显著增长,车辙问题愈发严重。本书结合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系统研究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的黏弹塑性变形特性,揭示沥青混合料的时间-温度-应力等效性,阐述重载慢速交通对沥青路面车辙的作用机理,重新认识超载、重载对沥青路面结构的影响,进而针对传统半刚性基层路面与新型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等不同路面结构提出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多层次优化设计方法、灌浆型半柔性路面材料和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沥青稳定碎石抗车辙优化设计方法和级配碎石抗车辙优化设计方法,形成有效防治沥青路面车辙的综合技术体系。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沥青在集料表面的结合过程、组织性状与演化行为,项目负责人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Eshelby夹杂理论的沥青混合料细观本构模型及损伤机理研究,项目负责人
目录
第一版序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及其分布特性 1
一、沥青路面车辙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1
二、沥青路面车辙的时间分布特性 5
三、沥青路面车辙的空间分布特性 9
第二节 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的力学模型和车辙预估 15
一、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的试验方法 15
二、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的经验性模型 19
三、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的黏弹性力学模型 21
四、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的黏弹黏塑性力学模型 30
五、沥青路面车辙预估方法 36
第三节 沥青路面车辙的防治思路 40
一、沥青路面结构与组合 40
二、沥青面层材料优化技术 44
三、运营期主动预防 51
第二章 重载慢速交通下沥青混合料的变形特性 56
第一节 沥青胶浆高温流变特性 56
一、粉胶比对沥青胶浆高温流变特性的影响 56
二、温度对沥青胶浆高温流变特性的影响 60
三、慢速荷载条件沥青胶浆高温流变特性 61
第二节 沥青混合料的蠕变变形特性 64
一、沥青混合料级配选择与试件制备 64
二、蠕变试验方案 65
三、蠕变试验结果分析 66
第三节 沥青混合料时间-温度-应力等效性 70
一、时间-温度-应力等效原理 70
二、时间-温度-应力移位因子的确定 72
三、蠕变主曲线的确定 74
第三章 沥青路面永久变形数值分析方法 75
第一节 沥青路面的温度场分析 75
一、沥青路面温度场基本理论 75
二、路面温度场边界条件 76
三、路面材料热学参数 78
四、沥青路面温度场分析 80
第二节 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材料模型分析 83
一、沥青混合料黏弹黏塑性本构模型 83
二、本构模型的数值实现 86
第三节 沥青路面永久变形分析 88
一、沥青路面黏塑性基本响应分析 88
二、永久变形发展影响因素 90
三、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车辙发展与分布规律 95
第四章 多轴重载交通作用下爬坡路段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分析 99
第一节 爬坡路段车辆运行特性与模拟 99
一、重载车辆运行特性分析 99
二、爬坡车辆移动荷载模拟 102
第二节 爬坡路段沥青路面的力学响应 108
一、不同行驶状态路面位移分析 108
二、不同行驶状态路面应力分析 109
三、不同行驶状态时间历程变化 115
四、移动荷载作用下速度影响规律 117
五、移动荷载作用下水平力系数影响规律 118
第三节 多轴车下路面力学响应数值模型构建与分析 118
一、多轴车的数值模型与移动模拟 118
二、多轴车下路面力学响应分析 121
第五章 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多层次优化设计 127
第一节 沥青胶结料的优化设计 127
一、基于交通条件的沥青等级优选 127
二、基于模糊数学综合评判的抗车辙改性剂优选 128
第二节 细集料填充效应与优化设计 135
一、细集料填充方法 135
二、细集料填充效应 140
三、细集料填充优化设计方法 146
第三节 粗集料骨架效应与优化设计 147
一、粗集料骨架效应均匀试验设计 148
二、粗集料骨架形成体积参数识别 149
三、粗集料骨架稳定性评价 156
四、粗集料骨架优化设计方法 161
第四节 多层次优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与路面车辙 161
一、掺加抗车辙剂的中面层混合料设计及其性能研究 161
二、下面层硬质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及其性能研究 163
三、多层次优化后沥青路面的永久变形数值分析 166
第六章 灌浆型半柔性路面材料组成设计与使用性能 170
第一节 母体多孔沥青混合料设计 170
一、半柔性路面母体沥青混合料设计步骤与流程 170
二、母体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和最佳油石比 172
三、母体沥青混合料的参数关系 175
第二节 流动性水泥灌浆材料组成设计 177
一、普通流动性水泥净浆材料组成设计 177
二、普通流动性水泥砂浆材料组成设计 186
三、普通净浆与普通砂浆的对比分析 194
第三节 高性能流动性水泥灌浆材料组成设计 198
一、高性能水泥净浆组成设计 198
二、高性能灌浆材料与普通灌浆材料的性能对比分析 206
三、高性能水泥净浆的工作性研究 211
第四节 半柔性路面的使用性能和解决车辙问题的适应性分析 215
一、半柔性路面力学强度特性 216
二、半柔性路面的路用性能 222
三、半柔性路面解决车辙问题的适应性分析 232
第七章 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及其使用性能 239
第一节 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 239
一、集料级配设计 239
二、集料级配合成 254
三、估算最佳沥青用量 260
第二节 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成型方法 261
一、基于旋转压实的SLSM成型方法 261
二、基于马歇尔大型击实的SLSM成型方法 262
三、基于振动击实的SLSM成型方法 264
四、不同成型方法的对比分析 265
第三节 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体积特性 267
一、SLSM-40体积指标 267
二、SLSM-50体积指标 277
三、SLSM体积参数与级配组成关系 279
第四节 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强度形成机理及其使用性能 280
一、SLSM强度形成机理 280
二、SLSM的强度特性 285
三、SLSM的模量特性 289
四、SLSM的路用性能 294
第五节 基于不同层位需求的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优化设计 301
一、不同层位对SLSM性能的要求 302
二、基于不同层位需求的SLSM材料组成优化设计方法 303
第六节 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研究 306
一、SLSM的施工工艺 306
二、集料细化研究 308
三、SLSM离析控制 316
第八章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材料抗车辙优化 319
第一节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分析 319
一、级配碎石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力学响应分析 319
二、结构层模量对路面结构力学响应影响分析 324
三、结构层厚度对路面结构力学响应影响分析 342
四、沥青层结构层位组合及材料性能需求优化 352
第二节 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优化 357
一、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57
二、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365
三、抗车辙性能评价指标优化 371
第三节 沥青稳定碎石抗车辙性能优化 377
一、沥青稳定碎石抗疲劳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377
二、高模量抗车辙沥青稳定碎石 380
三、抗车辙性能评价指标验证 385
第四节 级配碎石抗车辙性能优化 388
一、级配碎石动三轴试验 388
二、级配碎石动态模量影响因素分析 389
三、级配碎石车辙影响因素分析 397
参考文献 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