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的快速发展和核电的利用产生了大量放射性废物,部分放射性核素不可避免地排放到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并给人类健康带来重大危害。因此,基于放射性核素污染的威胁,有效地将环境中放射性核进行分离和富集,对环境治理、维护生态稳定和公共安全,是一项具有挑战性且具有深远意义的工程。基于环境中放射性核素修复的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可调控性,通过功能化可以改变其物理化学特性,其纳米尺度所具有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更有助于放射性核素污染的修复。近年来,各种纳米材料如纳米零价铁(nZVI)基磁性纳米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基纳米材料、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氮化物(MXene)、金属有机骨架(MOF)和共价有机物框架(COF)因其在放射性废水污染的防护治理中的有效应用而被广泛探索。本书重点介绍了放射性核素的污染以及上述纳米材料在污染的防护与治理领域的应用。
2003.10-2014.07,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2014.08-至今,华北电力大学,教授
任J. Hazard. Mater., Environ. Pollut., Sci. China Chem., J. Mol. Liq., Radiochim. Acta等期刊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