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句末助词研究》为研究现代汉语句末助词的专著,分为上下两编,共十二章。上编为理论探讨,从认识论、本体论、目的论以及方法论等多角度对语义语法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句末助词研究方法进行了逻辑界定和概念辨析,并从历时角度重新梳理、解析与句末助词语法意义有关的语气、情态、句子功能类型等基础概念;下编为实例分析,以知、情、意为逻辑线索和因果关联,创新性地把句末助词的认知语义与情感、态度、意向等结合起来,基于CCL语料库对“吗”“吧”“呗”“喽”“哟”“嘛”“算了”这些句末助词的句法分布和语义分布进行了细致考察和准确定位,为提取和验证句末助词的语法意义及勾勒其语义分布图和语义关联图提供了翔实的数据和案例。
《现代汉语句末助词研究》理论扎实,论证严谨,对现代汉语句末助词做了理论、方法和观念的创新。
如果把做学问比作登山,那么在我看来,能够登上高峰“一览众山小”的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第一,要有远大的目标。不要爬上一个小山坡,看到山脚下的房屋树木什么的都历历在目,尽收眼底,就沾沾自喜起来,就觉得不虚此行,见好就收。记得1994年我在华东师大刚刚评上教授,就有个朋友推心置腹地对我说:老兄,现在你可以天天玩儿,都没问题了。他当然是一片好心,但是对我而言,教授只不过是登上一个台阶而已,我觉得今后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很多事情要做。正因为如此,2002年我在58岁之际,并即将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前夕,毅然决然负笈南下广州,开辟学术第二春。
第二,要有足够的毅力。换言之,你必须付出超越常人的代价,你可能要舍弃许多爱好,割断许多兴趣,你要有充分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来奉献给你钟爱的事业。我记得1978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改革开放吹起进军号角时,我有幸考取了新时期第一届硕士研究生。踏进杭州大学校门的第一天起,我就下定了决心,这几年我再也不打牌,不下棋,再也不能浪费宝贵的时间了,我要把损失了几乎12年的岁月补回来。这个我当然做到了,而且近40年来,我几乎就没有正儿八经地打过牌下过棋,要知道当年我在县城文化馆工作的时候,经常是打牌打通宵的。一个人如果没有起码的毅力,即使你的目标再远大,也可能一事无成。
第三,要有充沛的后劲。我在农村学到过一句农谚:“出水才看两腿泥。”换句话说,看谁笑到最后,谁才是笑得最好。我们常常看到有的人,开始时表现确实让人刮目相待,一时间也硕果累累。但是没几年就刀枪入库,甚至于销声匿迹,好像是自以为功成名就,可以躺在那里“悠然见南山”了。当然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不能说没有他的道理。但是对有事业心的人来说,永远也不会船到码头车到站,而应该是永远在途中。因此,活到老,不仅要学到老,还要做到老。这也就是我经常宣扬的四个“人生”中的“充实人生”(完整的四个人生应该是:健康人生、乐观人生、充实人生、富裕人生)。
赵春利前几年就晋升为教授了,也评上了博导,还担任了一定的行政职务。按照有些人的看法,可谓“名成功就”了。但是,可喜的是他没有停住脚步,没有马放南山,而是迈出了新的步伐,开始了新的征途。他前些年出版了《现代汉语形名组合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那是他在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当年我特别关注组合研究,对名词与名量词、动词与动量词、名词与名词、动词与动词等组合中的结构类型与语义类型及其对应关系比较有兴趣。给春利的博士论文的题目就是形容词和名词的组合,这个题目确实有难度,但是春利完成得相当不错,属于开创性的研究。
2008年,我推荐他到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主任石定栩教授那里做博士后,石兄不仅是我华东师大的校友,也是我大学好友张普教授的内亲,还是我们上海老乡,更是我们当年合作撰写《港式中文与标准中文比较》(香港教育图书公司2006年)的“老板”(戏称)。他在美国学的是形式语法,不过他的研究理念相当通达开放,非常关注汉语的事实与特点。我很是欣赏。在他的指导和熏陶下,春利开始了句末语气助词(我们统称“语气词”)的研究,并且初见成效。有意思的是,2010年春利作为“境外学者”被我们暨南大学引进,2012年我们研究团队拿到了我的第三个国家社科一般项目:“汉语虚词词典编撰的方法论创新及其实践”。这一项目的前因后果说起来话长,在这里就不多说了,一句话,赵春利正赶上了这一研究,并且成为其中的主力之一。
正是这一课题的研究,使得我们整个研究团队对汉语虚词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即认识到,如果说印欧语等的语法意义主要是由形态变化来承担的,那么,汉语的语法意义主要就是由虚词来承担的。换言之,汉语虚词的重要性是极为重要的,相当于印欧语里的形态变化,形态和虚词,两者异曲同工,殊途同归,在不同语言里分别是语法意义的主要承担者。由于印欧语的形态变化相对比较简明,客观性比较突出;而汉语的虚词丰富多彩,主观性更加鲜明、细腻、多彩。
赵春利,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等院校现代汉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
上编 理论探讨
第一章 现代汉语句末助词研究导论
一、句末助词在语法研究中的地位
二、句末助词研究的现状分析
三、语义地图的历史发展与新解
四、“分布”内涵的历史发展及其方法论应用
五、句末助词研究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 语气、情态与句子功能类型
一、引言
二、汉语语气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
三、英语mood、sentence type和modality的性质、类别及其关联
四、语气与句子功能类型、情态、口吻等范畴的差异
五、结语
第三章 关于语义语法的逻辑界定
一、引言
二、语义语法的语法认识论
三、语义语法的语义本体论
四、语义语法的核心目的论
五、语义语法的基本方法论
六、结语
第四章 汉语句末助词研究的方法论思考
一、引言
二、不同语法理论研究句末助词的基本方法
三、语义语法对句末助词性质和特点的认识
四、语义语法理论研究句末助词的基本方法
五、结语
下编 实例分析
第五章 句末助词“吗”的分布焦点及其疑问性质
一、引言
二、前人关于“吗”的历史演变研究
三、句末助词“吗”的分布规律
四、“吗”字句的自然疑问焦点
五、“吗”字句的疑问性质与信疑验证
六、结语
第六章 句末助词“吧”的分布验证及其语义提取
一、关于句末助词“吧”的四种观点
二、句末助词“吧”的单句分布规律
三、句末助词“吧”的复句分布规律
四、句末助词“吧”的语义地图
五、句末助词“吧”研究的方法论启示
第七章 句末助词“呗”的态度取向及其语义基础
一、引言
二、基于语音或语义的“呗”字成因分析
三、“呗”字句的语体功能
四、“呗”字句与引发句的语义关联
五、“呗”字句与评价性词句的态度取向
六、“呗”的核心语义、态度取向及其语义基础
七、结语
第八章 句末助词“喽”的功能意向及其态度情感
一、引言
……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