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库音系学中的声调/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名著译丛》在自主音段音系学理论框架下分析和研究了非洲语言中的词汇声调问题,指出不同声调节点一定是在同一个平面内联结的,自主音段音系学提出的普遍性联结规约不具有普遍性。此外,对不同语言音系模式的解释大多取决于音系与形态、音系与语音所发生的交互作用。规则可以是在词库应用的,也可以是在后词库,还可以是在后面的语音模块中应用的。语言的音系模式化多是特定语言所具有的,甚至缺省规则的应用也会因语言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词库音系学中的声调》一书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UBC)语言学系道格拉斯·蒲立本(Douglas Pulleyblank)教授在他所撰写的MIT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蒲立本是著名语言学家,早年师从莫里斯·哈勒(Morris Halle)教授,1983年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系,获语言学博士学位。多年以来,他与戴安娜·阿钱格里(DianaArchangeli)教授合作,已撰写和发表了一系列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两人于1994年合作出版的《根据音系学》(Grounded Phonology)一书。该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根据音系学的理论原则和主张,提出组合赋值、根据理论和规则理论三大模块所构成的完整的音系理论体系,并具体阐释了以语音为根据的音系分析与应用。毫无疑问,这是推动音系学理论发展的一部力作。近年来,以语音为基础的音系学研究成果不断,已成为音系学领域中一股重要力量。这也是继《词库音系学中的声调》之后语音与音系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和典范。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国很多人都知道蒲立本教授,但要注意,我国学者所熟知的大多是爱德温·蒲立本(Edwin Pulleyblank)教授,他是道格拉斯·蒲立本的叔叔,也曾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语言学系工作。叔侄二人都是从事语言学研究的,但两人的研究志趣不同,大蒲立本(即爱德温·蒲立本)是研究汉语音韵学的,在汉语音韵学领域多有建树;小蒲立本(即道格拉斯·蒲立本)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系,是音系学博士,主要从事非洲语言的语言学研究,在生成音系学领域已有诸多建树。
汉语是声调语言,声调理所当然是汉语言学研究的重点。我是从事语言学特别是音系学研究的,多年来一直关注汉语声调语调等方面的问题,并且自己也在这方面做了一些研究,撰写并发表了一些学术论文。但对汉语音系研究的成果仍然不很满意,究其原因是汉语音系研究似乎流于表面,不够深入。近年来,优选论已成为音系学研究的主流理论。但在我国,我们在应用优选论分析连读变调时,其制约条件等级排列模式基本上是:右/左调忠实性制约条件》声调标记性制约条件》声调忠实性制约条件。在这一制约条件等级体系中,变化的主要是声调标记性制约条件,即我们采用什么样的声调标记性制约条件而已。给人的感觉似乎连读变调的分析模式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太大的类型变化。这让我们又想起以往经典生成音系学理论研究中所采用的一些模式和分析方法,希望从中获得一些灵感和启示。
道格拉斯·蒲立本( Douglas Pulleyblank),加拿大著名语言学家,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博士,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语言学系教授、系主任;主要著作有《词库音系学中的声调》(Tone in Lexical Phonology,1986)、《根据音系学》(Grounded Phonology,1994)、《与非洲的接触:纪念恩格西莫.M.穆塔卡语言学论文集》(Engagement with Africa: LinguisticEssays in Honor of Ngessimo M Mutaka,2019)等,发表论文70余篇;主要从事尼日利亚语(特别是约鲁巴语)音系与形态研究,涉及自主音段理论和优选论框架内的声调、元音和谐等问题。
马秋武,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马萨诸塞大学语言学系访问学者;《韵律语法研究》主编之一,《当代语言学》《现代外语》《外语与外语教学》等刊物编委;第六届国际韵律大会主席,全国翻译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常务理事,汉语国际传播研究会理事长;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译著25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