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0年特色专业建设成果:T型文秘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首先介绍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嬗变过程,然后依据文秘人才的社会需要,创新性地提出了T型文秘人才培养模式,并从培养计划、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产学合作平台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等方面,阐述了T型文秘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实践与探索,最后根据实践给出T型文秘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
第1章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1.1 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与特点
1.2 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与基本要素
1.3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与发展
第2章 秘书的行业特点与人才培养
2.1 秘书的行业特点分析
2.2 我国秘书人才需求特征分析
2.3 秘书工作的发展趋势
2.4 秘书需求与人才培养
第3章 T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的架构设计
3.1 T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背景与教育理念
3.2 T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
3.3 T型秘书人才培养体系架构
3.4 T型秘书人才实践育人架构
第4章 T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改革
4.1 文秘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总体思路及原则
4.2 T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构建
4.3 提升秘书写作能力的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4.4 秘书实务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
4.5 职业素质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
第5章 T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5.1 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性
5.2 秘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5.3 秘书实践教学的运行平台:秘书工作室
第6章 T型秘书人才模式的实现途径
6.1 建立在职业性格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培养
6.2 建立在规则基础上的创新培养
6.3 秘书人才培养方式变革的具体路径
第7章 T型秘书职业能力评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7.1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测的现状及问题
7.2 秘书职业能力评测原则与内容
7.3 秘书职业能力评测体系的构建
7.4 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与实施
第8章 T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性与实施效果
8.1 T型秘书人才模式的创新性
8.2 实施效果评估
参考文献
开展同一课程集体备课,同一课程群相关课程定期交流备课十分重要,这不仅有效地积累教学成果,关键是能够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3.推进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1)打破原学科教学的分类,实现教学内容的相互融通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要求,设置写作课程内容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认为,职业教育既具有抽象工作过程的普适性,又具有具体工作过程的现实性。高职写作课的开发同样可以借鉴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模式和方法,将通识能力与专项能力有机融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通过涉及工作、专业方面的实际案例,设计不同情境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提高能力的同时,能够自我学习、解决问题,获得职业生涯的发展潜力。
例如,《秘书文案》课程按照素质本位、能力核心原则,在教学内容上突破学科教育重知识系统、重文体知识、重章节结构的课程体系,打破原学科教学的分类,基于文秘工作过程导向原则和任务驱动原则,按照学生未来文秘职业生活及其工作过程的实际需要,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将课程内容设计成十个项目任务,它们分别是:会议、事务、活动、洽谈、公文、规章、策划、社交、调研、求职。每个项目的学习内容又根据学生职业工作的需要分为几个小任务,如围绕“会议”这个学习项目,根据职业流程的情况,将学习内容分为“通知、日程表、开幕词、闭幕词、欢迎词、会议记录、会议纪要、会议简报”等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能够模拟组织一次会议,通过会议的组织能够写作这些应用文体,这样的课程内容安排符合学生专业需要,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然有学习兴趣,有学习动力,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
(2)改革教师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职业教育重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职业感,那么创设仿真写作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校期间,教师把写作实践教学融入学院建设和各项工作中,与校园文化、学生活动紧密相连,充分利用本专业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努力创设仿真的写作环境。如,组织学生为招生办公室起草招生计划;为学生工作处起草学生宿舍管理规章制度;指导学生撰写校园活动的通知、报道、通讯等。为附近社区、小区或者一些中小型企业写一些节能减排类的实用性文体;组织学生模拟社会上的广告词征集、征文比赛等,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适应职业秘书的角色转换。此外,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深入参与社会实践,到企事业单位实习,进行工学交替,并撰写工作总结和实习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