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获得一个高效、无副作用的药物是一个非常有趣和迷人的话题。本书的核心思想是从分子水平的结构修饰来改变化合物的活性和类药性。究其原因是:化合物结构在与蛋白质及物理环境相互作用时,分别体现了其生化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这些性质又共同决定了其在动物或者人体体内环境下的治疗活性和类药性。因此,贯穿全书的线索是构效关系和构性关系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并且书中引入了目前比较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内容,它大大加快了新药设计的速度,节省了新药创制工作的人力和物力,使药物学家能够以理论为指导,有目的地开发新药。同时,综述了四个著名天然产物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他汀类降胆固醇药物、紫杉醇类抗癌药物、青蒿素类抗疟疾药物的结构改造案例。最后通过介绍药物专利内容,包括专利的布局思路和侵权认定基础知识,旨在让药物开发研究者认识到保护化合物的新颖性、创造性对于药物专利的授权和对抗无效诉讼的重要性。
本书可以作为全国高等理工科院校药学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从事新药研究和开发的科研人员参考。"
"梁建华,药学博士点责任教授,现任北京理工大学新药创制与绿色合成研究所所长。2004年获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博士学位,曾在普度大学药学院、明尼苏达大学药学院公派访学。研究方向为重大疾病相关的新药创制,包括抗耐药菌、抗炎、抗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药物设计与开发。
于明加,北京理工大学新药创制与绿色合成研究所特别副研究员。2019年获得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博士学位,曾在北京化工大学和乌普萨拉大学联合培养下从事医用多糖设计与合成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开展基于药物与受体三维结构的药物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