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医学已走过了半个世纪,改变了许多传统临床治疗模式,成为现代医学中最有生机和最有发展前景的学科之一。近年来,介入新技术仍不断涌现,临床应用的适应证不断拓展,技术日益成熟。一方面,介入治疗为许多不治或者难治之症开辟了新的有效治疗途径;另一方面,介入治疗通过化繁为简,采用微创手段,创伤更小,见效更快,疗效更好。迄今,介入治疗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肝癌等实体肿瘤、门静脉高压症、出血性疾病等的首选或主要治疗手段。随着介入医学自身理论体系和学科建设的不断完善,介入医学有望成为与内科、外科并列的三大临床支柱性学科之一。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在保证介入治疗顺利进行和病人围术期管理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介入医学的系统化发展,介入护理学应运而生。因此,介入护理学的学科建设迫在眉睫,介入护理技术的建立和规范、介入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及介入护理学学科体系建设已成为迫切的任务。
《介入治疗护理学》这本书对心血管疾病、大血管及外周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综合介入治疗护理做了详尽阐述,旨在让护士全面了解各疾病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的知识,提高介入专科护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增强护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临床能力。在高水平介入护理学专著稀缺的现状下,该书对从事介入护理工作的护士无疑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参考书,对从事介入医学相关工作的人员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因此,我谨代表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对主编及参编该书的各位专家的辛勤付出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
王晓燕,主任护师,硕士生导师,现任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东南大学医学院护理学系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介入围手术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护理学会放射介入护理专委会秘书,江苏省护理学会介入护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平衡心理治疗学组委员,江苏省预防医学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南京护理学会外科护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护理学临床、教学、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介入护理、心理护理。担任多部著作副主编,作为首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护理专家共识3篇、SCI收录论文10篇。江苏省第六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王雪梅,主任护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二级公共营养师,现任江苏省人民医院护理部科护士长。中华护理学会放射介入护理专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介入围手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出血专业委员会护理专家组成员,中国卒中学会护理分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疾病与健康管理分会委员,江苏省护理学会首届介入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卒中学会卒中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南京护理学会精神卫生专委会委员。
从事护理临床、教学、研究工作30余年,研究方向为介入护理、护理管理和护理心理。作为首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急诊介入护理学》,参编《外周血管病介入护理》《介入护理学》等专著8部,参与制定指南、共识等8项。曾获市科技进步奖2项,南京地区“人民满意的卫生健康工作者”“十佳护士”荣誉称号,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
徐阳,教授,主任护师,现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1医院影像科科护士长、介入治疗科护士长。中华护理学会放射介入护理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介入围手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委会首届护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第十四届放射学分会放射护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第八届影像技术分会医学影像护理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专委会第三届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委会粒子治疗分会护理学组第三届委员会副主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首届出血专业委员会护理专家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护理学会首届介入护理专委会主任委员,辽宁省护理学会首届安宁疗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护理学会首届影像护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Medicine编委会通信编委,《介入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通信编委。
从事护理管理及临床教学工作近30年,研究方向为护理管理、肿瘤和血管病介入护理及医务工作者心理减压和患者身心并护等。作为首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介入护理学》《中华医学影像案例解析宝典护理分册》《急诊介入护理案例解析》《急诊介入护理学》,参编专著15部,主持完成省院级课题3项,参与专家共识编写10余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