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在内敛与外向间交替演变:基于周期视角的考察》包括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前言简单介绍了选题由来、相关文献、研究意义、创新之处及内容结构。正文共分为10章。第一章梳理了历史上反复出现的美国霸权衰落论与延续论,分析了两种对立论周期性出现的原因,并对当下美国霸权的现状进行了探讨。由于霸权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实力基础,故将本章作为著作的首章。第二章从学术史的角度梳理了战后以来不同时期出现的美国外交政策周期理论,评析了美国外交周期论学者的学理贡献及理论不足,并运用“9·11”事件以来的美国外交政策变化实践检验克林伯格等人周期理论的预测功能。第三章从全球政策角度探讨了美国(全球)外交政策的内敛与外向周期,分析了周期产生的动因。第四到第七章从地区政策角度分别考察了美国的欧洲政策、亚太政策、中东政策和西半球政策存在的内敛与外向周期性。鉴于迄今为止非洲仍不是美国外交政策重点关注的地区,该书对美国的非洲政策暂不作周期分析。第八到第九章从议题领域分别探究了美国经济与人权外交政策周期。因第三到第七章着重探讨的是美国在安全、地缘政治领域的外交政策周期,故该书只选择讨论美国在经济与人权两大议题领域的外交政策周期,对美国在反恐、防扩、海外军事干预、参与国际治理等议题领域的外交政策不作专门的周期分析。第十章考察了美国历史上东北部、西部和南部三大区域之间的分化与组合对美国外交政策内敛与外向周期的影响,揭示了美国外交政策周期背后的地域主义因素。最后一章(第十一章)专门探讨了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外交政策究竟是内敛还是外向的问题。分析了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所处的周期阶段的特征。结语部分首先对全文观点进行小结,其次指出了该书研究的不足,再次预测了美国外交政策未来演变的趋势。最后分析了美国外交政策演变的周期规律给中国带来的政策寓意。
《美国外交在内敛与外向间交替演变:基于周期视角的考察》各章的分析框架或研究思路是,首先对各章所涉及的美国外交政策主题(全球外交、地区外交、议题外交等)的演变史进行内敛-收缩与外向-扩张周期划分,然后依据事实(历史与现实)和数据(用兵次数、军费开支数额、国务卿访问次数等)展开定性和定量论证,接着分别从国际、地区、美国国内(个别章还包括领导者个性)等层面对驱动美国外交政策内敛与外向交替的原因进行层次分析。最后对当前所处周期的外交政策特征进行概括和前景展望。
《美国外交在内敛与外向间交替演变:基于周期视角的考察》在对所涉及的不同美国外交政策研究主题进行周期划分时,尽可能做到既有事实依据,又有量化证据。对于迄今为止尚未完结的内敛/收缩或外向/扩张周期的结束年代,则依据前几个周期的平均数来确定年份,力避预测时毫无依据的随意性。
周期性变化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人类行为受到周期性规律的约束。人们总是试图摆脱规律的束缚,想人定胜天,但结果是徒劳无益,每次都无功而返,甚至还会造成一系列的灾难性后果。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发现和利用这一规律,但不能违背它,否则就会受到其惩罚。一国外交也有周期性,如美国外交和中国外交也处在周期性变化的宿命之中,这背后隐藏的根本逻辑其实是自然属性和人性之间的较量。
美国自1798年以来就处于对外战略规律性扩张和收缩的过程之中,至今已经历了五个周期,目前处在第五个周期的收缩期,建华教授在本书中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不仅详细地梳理了国内外关于美国外交政策周期性研究的学术成果,而且对这些成果进行了客观评论,简明扼要地勾画出美国外交周期性研究的学术史。在此基础上,他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术创新:一是关于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外交政策周期性的发展与变化研究;二是关于美国欧洲、亚太、中东和拉美政策的周期性的发展与变化研究;三是关于经济、人权等议题性的美国外交政策的周期性发展与变化研究;四是从地域主义角度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周期性研究;五是关于美国未来外交政策的周期性预测和应对之策研究等。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理解美国外交政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也为今后学界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和铺垫。本书的研究成果和议题既可作为国家外交决策的参考依据,也有待学界继续深入考察。
其实美国外交政策周期还有很多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地方。如美国外交政策周期的关联性问题:不同议题间的关联性、区域性政策的关联性、与他国外交政策周期的关联性、议题性政策与区域性政策的关联性,以及周期性因素与非周期性因素的互动等;再如美国军事外交政策的周期性、美国货币外交政策的周期性、美国能源外交政策的周期性、美国援助外交的周期性及美国国际组织外交的周期性等问题;还有美国周期性外交与政府决策、美国周期性外交与政党政治、美国周期性外交与政治文化、美国外交与中美关系的周期性、美国外交与美俄关系的周期性等,期待学界能够在美国外交周期性研究的基础上再进一步。
学者为学不易,并不是简单的“学之则难者亦易矣”,既要为柴米油盐奔波,也要为职称操心,还有其他极其复杂的人际关系问题,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写出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实在是难上加难,其中之苦只有学者自明。我和建华既是师兄弟,也是学友和乒乓球友,我们还曾经是同事。他有严谨的学风、较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学术底蕴,刚完成的《美国外交在内敛与外向间交替演变》一书不愧为他的又一部研究美国外交政策的力作,故欣然作序。
刘建华,男,1964年7月生,复旦大学法学博士。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中华美国学会理事、湖北省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两项。专著有《美国跨国公司与民主促进》《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基于产业地理政治视角的透视》及合著七部。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美国研究》《当代亚太》《现代国际关系》《外交评论》等期刊与报纸上发表论文50余篇。所撰“美国外交周期”系列论文获2015年武汉市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专著《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基于产业地理政治视角的透视》获得2019年武汉市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政治与外交、中美关系与国际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美国霸权:衰落还是延续?
一、历史上六次美国霸权衰落论梳理
二、历史上五次美国霸权延续论梳理
三、美国霸权衰落论与延续论周期性出现的动因分析
四、美国霸权实力的现状分析
五、他者的现状
第二章 美国外交政策周期理论
一、美国外交政策周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二、美国外交政策周期理论的学理贡献
三、美国外交政策周期理论的缺陷
四、周期理论与当前美国外交政策现实
结语
第三章 美国全球外交政策的内敛与外向交替
一、美国全球外交在内敛与外向之间转换
二、美国全球外交周期性内敛与外向的根源
三、奥巴马政府的外交政策处于第五外向期末段
结语
第四章 美国对欧政策在内敛与外向间交替的周期性分析
一、美国对欧政策在内敛期和外向期之间转换
二、用兵、访问与军费支出:内敛与外向交替演变的量化证据
三、美国对欧政策内敛与外向交替演变的动因探析
四、对美国欧洲政策转向第六外向期的预测
结语
第五章 美国亚太政策的内敛与外向交替
一、长时段周期:考察美国亚太政策演变的新视角
二、美国亚太政策在内敛期与外向期之间转换
三、量化证据:美国对该地区动武次数与海军军费支出变化
四、美国亚太政策内敛与外向交替的动因探析
五、美国亚太政策周期与美全球外交政策周期的比较
六、特朗普政府亚太外向性政策的特点及第五外向期的前景
结语
第六章 美国中东政策的内敛与外向周期
一、美国中东政策在内敛与外向间的交替嬗变
二、量化证据
三、美国中东政策在内敛与外向间交替演变的动因
结语
第七章 美国西半球政策的内敛与外向周期
一、美国西半球政策在内敛与外向之间交替演变
二、量化证据:美国西半球政策不同周期内用兵次数统计
三、美国西半球外交政策周期演变的动因
第八章 美国经济外交政策内敛与外向交替的周期分析
一、美国经济外交政策史研究的既有视角
二、美国经济外交政策在内敛与外向问交替演变
三、美国经济外交政策在内敛与外向间转换的动因
四、特朗普政府经济外交政策的外向性及未来走向
第九章 美国人权外交政策的内敛与外向周期
一、美国人权外交政策内敛与外向交替演变的历史
二、金融危机后美国人权外交转向内敛
三、美国人权外交政策内敛与外向交替演变的动因
第十章 美国外交政策周期的地域主义解释
一、既有外交政策周期理论解释力的不足
二、地域主义与美国外交周期
三、美国外交内敛与外向的周期性演变:地域主义解释
结语
第十一章 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政策:内敛还是外向?
一、美国外交政策周期理论视角
二、特朗普执政以来的美国外交政策:内敛还是外向?
三、特朗普政府外交总体收缩、局部扩张的动因分析
四、处于第六内敛期初段的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特征
结语
第十二章 结论、展望与对策建议
鸣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