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皇家芭蕾在中国》详尽介绍了丹麦皇家芭蕾舞团、丹麦皇家芭蕾之父奥古斯特·布农维尔的一生以及芭蕾舞丹麦学派的训练特点和经典剧目。此外,还介绍了推动丹麦学派在中国的传播及发展的重要人物——弗兰克·安德森先生和丹麦学派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情况。本书对我国芭蕾舞教学是有益的补充材料,并完善了芭蕾舞学派的学术研究和史料积累。
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学科始建于1954年建校之初。当时的学科建设是全盘接受俄罗斯学派的教育模式和教学体系。随着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芭蕾舞学科有了更便利的条件和开阔的视野来研究世界其他芭蕾学派的专业训练和剧目表演。几百年来,芭蕾舞的各大学派都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丹麦芭蕾作为世界芭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派,其教学方法史料积累以及学术研究是芭蕾史研究和芭蕾表演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众所周知,丹麦芭蕾的布农维尔学派是芭蕾舞所有学派中对其自身的训练体系和剧目的保存及传承做得最好的之一。作为中国芭蕾舞教育的专业系部,我们有义务和责任编撰并出版这本关于丹麦芭蕾历史和艺术的书著。原丹麦皇家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弗兰克·安德森先生几十年来为丹麦学派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十分感谢弗兰克·安德森先生为本书编纂和出版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全书共分为七个章节,分别对丹麦皇家芭蕾舞团、奥古斯特·布农维尔的一生,以及丹麦学派的训练和经典剧目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除此之外还介绍了推动丹麦学派在中国传播及发展的重要人物——弗兰克·安德森先生,并着重阐述了丹麦学派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本书的撰写和出版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学术空白,完善了我国芭蕾研究中丹麦学派的学术研究和史料积累。
非常感谢范方登基金会(S.CVanFonden)及丹佛斯公司(Danfoss),由于他们对芭蕾艺术的支持和慷慨的资助,本书得以顺利出版。感谢中央芭蕾舞团和辽宁芭蕾舞团为本书提供了大量的排演剧照。
邹之瑞
2014 年6 月
第一章.丹麦皇家芭蕾舞团的历史沿革./1
第一节.建团初期概况./1第二节.布农维尔时代/6第三节.多人物交替时代./9第四节.哈拉德·兰德时代./15第五节.弗莱明·费林特时代./22
第二章.奥古斯特·布农维尔生平./29
第一节.童年背景./29第二节.巴黎访学之行./30第三节.职业生涯./32第四节.家庭生活./42第五节.后期革新./44第六节.晚年生涯./47
第三章.丹麦皇家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弗兰克·安德森/51
第一节.人物概述./51第二节.舞蹈生涯./52第三节.任职艺术总监./54第四节.间隔时期./63第五节.第二任期./66
第四章.布农维尔的芭蕾舞剧目/73
第一节.剧目概述./73一、历史地位./73二、代表作品/74三、现存作品/75
第二节.传承剧目/76一、《仙女》/76二、《拿波里》/82三、《舞蹈学校》/86四、《布鲁日集市》/88五、《民间故事》/91六、《窗外》/95七、《冈扎诺的花节》双人舞./96八、《远离丹麦的地方》/97九、《阿马尔的国王志愿兵团》(1808年版本节选)/98
第三节.重编剧目./99一、《阿卜杜拉》/99二、《索列姆之歌》/101三、《从西伯利亚到莫斯科》/103四、《威廉·泰尔》/105五、《军队波尔卡》/105
第五章.布农维尔的舞蹈风格及其舞蹈课堂的建立./107第一节.舞蹈风格及审美特征/107
第二节.舞蹈课堂的建立/110
第六章.布农维尔国际舞蹈节/117
第一节.第一届布农维尔国际舞蹈节(1979年)/117第二节.第二届布农维尔国际舞蹈节(1992年)/122第三节.第三届布农维尔国际舞蹈节(2005年)/126
第七章.布农维尔剧目在中国./131
第一节.《仙女》/131一、丹麦皇家芭蕾舞团在中国上演《仙女》/131二、《仙女》在中国的排演./132
第二节.《舞蹈学校》/143第三节.《冈扎诺的花节》/147第四节.《窗外》/151第五节.《拿波里》/155
附录一.奥古斯特·布农维尔(1805—1879)/159
附录二.布农维尔生平年表./215
附录三.弗兰克·安德森于1995—2014年期间在中国的工作经历./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