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的魅力来自新闻摄影作品的新闻价值,即新闻照片的构成因索,摄影求索者一从理论上认识其构成因素,则“怎么拍”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新闻摄影的谎青来自操作者“造似”,随着数字技术在新闻摄影界推广,其造假变得更方便,受具欺骗性,在这种情势下新闻摄影报道失实也就演化成一个社会问题,于是新闻摄影出现了信任危机和生存困境
新闻照片构成与运作及新闻照片造假与防范足新闻摄影理论与实践的核心内容,学习新闻摄影只要抓住这两个环节,也就掌握了新闻摄影学习的重点,可以较为完整地领会新闻摄影的实质
《破解新闻摄影》以简练的沦述结构直接切入新闻摄影的中心理论环节和操作环节,向渎者奉献一本清新、透彻、实用的读物。
清华大学出版社约我写本有关新闻摄影教学的教材,写什么,怎么写呢?我想应该写本与同类教材内容结构有变化、写作角度有突破、紧贴当代新闻摄影观念和实践的实用的教材,于是就有了《破解新闻摄影》这本书。
学习新闻摄影首先应该掌握技术知识。技术层面虽无高深学问,但它是新闻摄影的基础,任何一幅成功的新闻照片都无法绕过这个环节。因而开篇先阐述了适合新闻摄影工作的器材知识。在照相机数字化之后,其自动化性能较化学感光时代的手动和半自动功效相比已全方位得以提升,技术操作已显得不再神秘。因而有关技术知识的论述只占用了全书的1/5。但新闻摄影技术对新闻摄影从业者来说依然是一个郑重的话题——新闻摄影的图像信息要通过媒介向公众广泛传播,一个职业摄影师所承担的是社会责任,没有理由不追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他应该具备摄取高清图像的能力,满足读者透彻获取信息的需要。鉴于此我在“新闻摄影图像质量的技术要求”一节中着力阐明高清图像的基本标准,获得高清图像的条件因素和三种操作方法。其后,顺势与专业知识链接,写了“新闻摄影图像质量的专业要求”,目的在于让学生和摄影爱好者知晓新闻摄影拼的不是设备、不是运气,而是一种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专业素养。
当掌握新闻摄影技术知识能够在任何光照条件下获得清晰的图像之后,作为初学者还应明确新闻摄影的含义,培养自己的新闻意识,进行新闻摄影观察,学会发现新闻摄影题材,才可踏入新闻摄影之门。此时只要拥有新闻摄影的工具、技术能力、新闻现场即可以轻取一个画面场景,却不易得到合格的“新闻照片”,这便涉及新闻摄影的画面形式构成和作品的新闻价值构成的专业知识环节。具有传播效力的新闻照片首先需要给人以清新的视觉感受,与此同时还要具备视觉冲击力,最终进入人的内心世界引发读者与作者的思想共鸣。这三种图像传播效能的有无强弱与画面构成及其新闻图像(照片,亦称作品)的新闻价值构成密切关联。新闻摄影的画面构成和新闻图像的新闻价值(亦称传播价值)是摄影人为之努力的两个重要操控环节,其中画面构成的主攻点是为图像信息营造一个生动而引人入胜的画面形式;新闻价值构成则是图像的内在品质,这种品质的形成有赖于事物自身的新鲜度、画面形式的新颖感、画面信息的新闻性、画面瞬间的典型性和形象表现力、画面事物的趣味性和思想蕴含。两者有别,也有契合,其中新闻价值中的新闻因素有赖于作者在画面构成过程的视角创新,新闻价值中的形象表现力有赖于作者在画面构成过程中对形象生动布局和对景别恰当运用。新闻摄影就是把充满新闻气息的生活形象转化为具有新鲜感且又动人心弦的画面形象,后者来自于前者,又不等同于前者,要把生活形象转为动人的画面形象需要具备其转换的方式和经验。新闻摄影爱好者由于缺乏这种专业素养往往会把重大新闻事件拍得平庸,把鲜活的新闻事物拍得令人失望。“新闻摄影的画面构成与新闻价值构成”就是破解由生活形象向画面形象转化的方法,让学生认识新闻摄影作品的价值规律。这一章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也是新闻摄影学子进行理论探索和新闻摄影实践的重点。在某些普通受众看来,新闻摄影就是用照相机在新闻现场记录。其实这种认识未免把新闻摄影理解得过于简单化了——任何一幅新闻摄影作品都是主观与客观结合的产物,如果只重视客观,忽视主观,他所拍摄的照片往往难以切中事物的实质,将事物表象化以致片面地呈现出来。诚然,成就一件新闻摄影作品,首先依赖于客观存在,如果没有题材摄影师也就成了“无米之炊”。然而,题材需要摄影师观察,在客观世界里寻觅认知,发现题材后再通过种种努力对事物进行概括性的表现,这需要摄影师从主观上作出努力。为了让大学新闻摄影的学子们正确对待新闻摄影客观与主观的辩证关系,认识主观创造的重要性,本书也把“新闻摄影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当作重要知识环节来论述,这一章着重阐述了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认知路径与把控经验。数字化技术不仅为新闻摄影的图像生成和传输提供了快捷方式,借助数字化的视频软件新闻摄影也可播放数字化的动感图像,从而实现画面、音响、解说、音乐等多位一体的立体化的视频新闻传播。在这种情势下,新闻摄影的课程也就变成了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的双重知识结构。新闻图片与视频新闻同出一族,又存在明显差异,若要充分利用这两种信息手段拓展视觉新闻传播空间就应该让学生了解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了解动态新闻的组成结构。因视频新闻是新知识,在“新闻摄影与视频新闻”关系解读时,本书便侧重对视频新闻相关知识内容的阐述。数字化技术为新闻摄影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另一方面也使新闻摄影造假变得更加容易。真实是新闻摄影的生命,如果不加控制,虚假摄影报道就会泛滥成灾,危及社会,最终断送新闻摄影自身。2008年,我国接连出现摄影报道造假事件,新闻摄影曾一度产生信任危机。基于其报道失实的严峻性,新时期应加大其造假防范的教育力度,“新闻摄影报道的造假与防范”是因果关系,为破解这种因果关系,本书在造假表现、原因、危害和防范措施方面做了关联性的论述。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作为一个晚辈,我有幸得到北京电影学院知名教授杨恩璞老师的悉心教诲,杨老前辈为这本书倾注了心血,在此深深致谢!延 婧2013年2月20日于郑州大学
延婧,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信息与传播学院,获硕士学位,主攻新闻摄影与新闻美学、2006年7月到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任教至今,讲授“新闻摄影”、“广告摄影”、“视觉传播”等课程,有数十篇论文先后在《新闻战线》、《中国记者》、《新华文摘》、《中国摄影报》、《郑州大学学报》等国家级报刊及新闻类核心期刊发表。其中《“荷赛”的儿童情结》在2003年第15期《中国摄影报》头版头条刊发。摄影作品《喜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届国际民俗摄影比赛叶获奖;《背阁》在世界报道摄影节中获第六名;《学童》参展2008年平遥国际摄影节:组照《背阁》于2007年在《中国青年报》专版刊出后,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予以点评;《生路》入围2008年韩国第1届影像艺术节,在韩同釜山展出;纪实专题《小火车之恋》入围2011年侯登科纪实摄影奖。2010年获河南省第三届“文化新人”称号。
A篇 新闻摄影器材与图像质量
第1章 新闻摄影概述
1.1 新闻摄影的含义
1.2 新闻摄影的特性与功能
1.3 新闻摄影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素养
第2章 新闻摄影的主要器材及附件
2.1 专业相机,职业摄影师的武器
2.2 业余相机,新闻摄影的补充器材
2.3 闪光灯,在弱光照明环境中抓拍动体
2.4 三脚架,长时曝光必备
第3章 新闻摄影器材与图像质量
3.1 新闻摄影图像质量的技术要求
3.2 新闻摄影图像质量的专业要求
3.3 新闻摄影图像质量与传播效力
A篇 新闻摄影器材与图像质量
第1章 新闻摄影概述
1.1 新闻摄影的含义
1.2 新闻摄影的特性与功能
1.3 新闻摄影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素养
第2章 新闻摄影的主要器材及附件
2.1 专业相机,职业摄影师的武器
2.2 业余相机,新闻摄影的补充器材
2.3 闪光灯,在弱光照明环境中抓拍动体
2.4 三脚架,长时曝光必备
第3章 新闻摄影器材与图像质量
3.1 新闻摄影图像质量的技术要求
3.2 新闻摄影图像质量的专业要求
3.3 新闻摄影图像质量与传播效力
B篇 新闻摄影的画面形式构成与新闻价值构成
第4章 新闻摄影的画面形式构成
4.1 画面视角——决定画面结构形式
4.2 画面要素——必须在形式中用心填充的内容
4.3 画面布局——谋划强有力的画面格局
4.4 画面空间——不容滥用的取景范畴
第5章 新闻摄影作品的新闻价值构成
5.1 新闻先导——将镜头引向新闻领域
5.2 形象叙事——让视觉符号传递信息
5.3 瞬间典型——凝聚静止画面的分量
5.4 情感动人一新闻价值实现的标杆
5.5 思想深邃——为新闻照片注入内在动力
5.6 客观真实——新闻照片的生命之源
C篇 新闻摄影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第6章 新闻摄影的客观纪实性
6.1 瞬间记录的相对真实
6.2 在瞬间记录中获得真实信息
6.3 摆拍与客观真实
第7章 新闻摄影的主观能动性
7.1 观察发现
7.2 求变创新
7.3 智慧表达
7.4 瞬间把控
D篇 新闻摄影与视频新闻
第8章 新闻摄影与视频新闻的相同点
8.1 同以客观为本
8.2 同具新闻属性
8.3 同载视觉信息
第9章 新闻摄影与视频新闻的不同点
9.1 静动之别
9.2 传播平台存在差异
第10章 新闻摄影与视频新闻之间的“借鉴点”
10.1 凝练概括
10.2 立体表达
10.3 音乐元素
第11章 视频新闻摄制与传播
11.1 视频新闻的概念
11.2 视频新闻的结构
11.3 视频新闻的体裁
11.4 视频新闻摄制常识
……
E篇 新闻摄影报道的造假与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