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卫生治理深受区域活动影响。东南亚国家卫生合作在1967年东盟成立之前就已开始。而在2005年《国际卫生条例》通过后,东盟国际卫生合作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基于历史演绎所展现的基础性事实,才能更深刻地明晰研究问题所在,才能厘清东盟对地区卫生合作的需求以及对卫生规范的落实能力。本书旨在纵向梳理该地区卫生合作的发展进程,并将其划分为“东盟成立前依附型的地区卫生合作”、“东盟本土性的地区卫生合作开端”以及“东盟协作型的地区卫生合作发展”三个阶段。以此为基础,探讨东盟得以推进地区卫生合作的原因以及规范本土化在其中的作用。深入理解东盟区域卫生合作中规范、理念、身份和制度的互动及其演进机理,不仅为全球卫生治理改革提供思路,也有助于维护中国周边卫生安全,促进中国-东盟共建卫生健康共同体。
张蕾,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毕业,主修国际政治史。研究关注东南亚地区政治与社会、全球与区域卫生治理。曾赴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泰国、中国台湾等地学习调研,受邀在东盟青年医疗保健研讨会、新加坡国立大学东南亚研究论坛等国际会议发言,以独立作者在《东南亚研究》、《南亚研究》、《台湾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在澎湃、海国图智研究院等平台发表多篇评论文章,主持和主研多项课题,参与撰写多份咨政报告获国家部委采纳。获得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学术创新奖、优秀科研奖、三好学生、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等荣誉奖励,其博士论文被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优秀博士论文。曾担任北京大学东南亚协会理事长,筹办中国-东盟青年峰会等多项大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