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中国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现状,在区域层面对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进行了测算,并基于现状分析结果,对中国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动态性进行了划分,以其经历多维相对贫困的年数,将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动态性划分为从不贫困、暂时贫困和慢性贫困,比较分析了城镇家庭与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动态性的差异,以及不同地区之间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动态性的差异。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刻画了不同多维贫困动态类型农村家庭的生计特征,并对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动态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本书提出了中国农村多维相对贫困治理的目标任务、机制构建和政策性工具,并提出了缓解中国农村相对贫困的政策建议。
汪为,男,1986年生,四川乐山人。复旦大学博士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年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现为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系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农村贫困与农户行为,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央农办软科学、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十三五”重点项目公益性科研专项经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等10余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5项。在《中国农村观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学术著作3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