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文化建设论》,是从政治协商角度对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政党文化的学理探索。经多维检索和求证,目前学界还没有该选题的专著出版。经过近五年的研究与写作,已经结稿的《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文化建设论》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史料丰富。研究充分占有了详尽的经典文献资料、政治协商历史史实资料、相关政策文件资料。这也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文化是有根有源有生命力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创新和民主探索的文化结晶。二是学理深邃。书稿以“两个结合”为指导、以国外协商文化为补充、以逻辑的彻底性为宗旨,科学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文化的本质、内在要素和特征。三是注重建构。书稿通过研究赋予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文化建设以崇高的价值导向和多维的政治功能激励,提出了富有内在逻辑的“四维”建设路径。四是意境高远。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文化建设,视野开阔,是对国外政党政治文化的扬弃;胸怀天下,为其他国家政党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独特选题和科学研究,使该书具有较高的出版价值。它不仅能够弥补该研究领域专著性文献的缺失,而且具有独特的党史研究价值、党建理论研究价值、党建实务指导价值和党建文化传播价值。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四川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党的建设研究所所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王洪树名师工作室”负责人,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党的建设与政党政治、民主理论与基层治理、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发展史的研究。以子课题负责人身份参与并完成国家社科重大攻关项目3项,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1项和省社科规划项目多项,现正主持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1项。独立出版著作《协商合作视野下的民主政治研究》《社会协商对话》《农村社区协商治理机制建设研究》等。参与《中国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参政党建设科学化问题研究》等6部著作的撰写。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科学社会主义》等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2篇。研究成果曾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两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