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设计师职业培训教程"丛书中的一本,这套丛书拥有完善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套路,按照教学日数和课时进行安排,采用阶梯式学习方法,对设计专业知识、软件构架、应用方向以及命令操作都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循序渐进地提高读者的使用能力。丛书本着服务读者的理念,通过大量的内训用经典实用案例对功能模块进行讲解,使读者能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并运用到相应的工作中。
本书主要介绍的是SketchUp设计软件,SketchUp是一款极受欢迎并且易于使用的3D设计软件,官方网站将其比喻为电子设计中的"铅笔"。SketchUp是一款面向设计师、注重设计创作过程的软件,其操作简便、即时显现等优点使其灵性十足,给设计师提供了一个在灵感和现实间自由转换的空间,让设计师能在设计过程中享受到方案创作的乐趣,其受惠人员不仅包括建筑和规划设计人员,还包括装潢设计师、户型设计师、机械产品设计师等。该软件目前的最新版本是SketchUp 2015。为了使读者能更好地学习该软件,同时尽快熟悉SketchUp 2015的建筑设计功能,笔者根据在该领域的多年设计经验,精心编写了本书。本书将建筑设计职业知识和SketchUp 2015软件建筑专业设计方法相结合,通过分课时的培训方法,以详尽的视频教学讲解SketchUp 2015的建筑设计方法。全书分7个教学日,共60个教学课时,从实用的角度介绍了SketchUp 2015建筑设计职业知识和方法。
笔者所在的CAX教研室长期从事SketchUp的专业建筑设计和教学,数年来承接了大量的项目,并参与了建筑设计的教学和培训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本书就像一位专业设计师,将设计项目时的思路、流程、方法、技巧和操作步骤面对面地与读者进行交流,是广大读者快速掌握SketchUp 2015的自学实用指导书,也可作为大专院校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指导教材,以及公司进行SketchUp 建筑设计培训的内部教材。
本书还配备了交互式多媒体教学演示光盘,将案例制作为多媒体视频,由从教多年的专业讲师进行全程多媒体语音视频跟踪教学,以面对面的形式讲解,便于读者学习使用。光盘中还提供了所有实例的源文件,以便读者练习使用。关于多媒体教学光盘的使用方法,读者可以参看光盘根目录下的光盘说明。另外,本书还提供免费技术支持,欢迎登录云杰漫步多媒体科技的网上技术论坛进行交流。论坛分为多个专业的设计板块,可以为读者提供实时的软件技术支持,解答读者的问题。
本书由张云杰、尚蕾编著,参加编写工作的人员有张云杰、尚蕾、刁晓永、靳翔、张云静、郝利剑、周益斌、杨婷、马永健、姜兆瑞、贺安、董闯、宋志刚、李海霞、贺秀亭、彭勇等。书中的设计范例、多媒体和光盘效果均由北京云杰漫步多媒体科技公司设计制作,同时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编辑们的大力协助。
由于本书编写人员水平有限,因此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在此对广大读者表示歉意,望广大读者不吝赐教,对书中的不足之处给予指正。
编 者
第2教学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选择使用SketchUp软件创建模型之前,必须熟练掌握SketchUp的一些基本工具和命令,包括线、多边形、圆形、矩形等基本形体的绘制,通过推拉、缩放等基础命令生成三维体块等操作,本教学日主要介绍通过绘制二维图形、三维图形以及模型操作等功能建立基本的模型。
第1课 1课时 设计师职业知识--建筑效果设计基础
2.1.1 建筑效果图形式
建筑设计的成果表达即建筑表现,历来都是建筑学及相关领域课题研究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建筑设计的操作对象不断丰富,设计表达的途径和成果更在数字技术媒介的影响和支持下日新月异。从手绘草图、工程图纸到计算机辅助绘图,从实体模型到计算机信息集成建筑模型,乃至数字化多媒体交互影像的设计制作,各种设计表达方法和手段在设计过程的不同阶段更新交替,发挥着各具特色的影响和作用。
建筑表现这个名词进入人们的生活也就是在近几年的时间,简单地说,效果图就是将一个还没有实现的构想,通过笔、计算机等工具将其体积、色彩、结构提前展示在人们眼前,以便更好地认识这个物体。现阶段主要用于建筑业、工业、装修业。
效果图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向下细分有建筑效果图、装修效果图、工业产品效果图等,其中常见的有下面几类。
1. 广告效果图
这种效果图表现方法是重点突出建筑周边的环境、绿化,对建筑本身的表现要求很少。再就是对这类效果图的色彩更加强调,特别是在冷暖色对比、整个图片的色彩饱和度、明暗对比方面都相对更艺术化、理想化。这类效果图多被一般建筑商看好,也很能让普通老百姓接受,优点是视觉效果很好、容易吸引购房者,缺点是可信度低,往往开发商根本达不到效果图上的预期效果,如图2-1所示。
2. 照片效果图
这种表现方法重点在于整个建筑真实再现,通常这类效果图画面比较灰,对周边环境的真实性要求较严谨,尽可能追求照片效果。制作方法一般需要通过大量真实数码图片进行合成。优点是可信度高,通过它基本能想象出整个建筑完工后的效果。缺点是制作难度较大,视觉冲击力不是很好。但这类效果表现技法是一个发展方向,原因很简单,人们渐渐不太相信那些看上去很完美的效果图图片了,如图2-2所示。
图2-1 广告效果图 图2-2 照片效果图
3. 结构效果图
该类效果图表现技法主要针对的人群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人群和建筑师,重点在于努力将建筑的自身美体现出来,如图2-3所示。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高,社会财富也极大丰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这一转变的核心就是以"物为本源"的价值观转变成以"人为本源"的价值观。
随着建筑业、房地产业的持续高速发展,室内设计成为更贴近公众需求的一种设计模式,在人类从事的建筑活动中,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目标都是一致的,同是为创建人类赖以生存的建筑空间而工作。但从设计肩负的任务、内容和设计主体对象多方面比较,就会发现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正是由于这种区别存在并影响其各自发展,也就决定了室内设计在建筑活动中,将肩负起更重要的社会职责。
室内设计肩负的工作,是在建筑设计完成原型空间基础上进行的第二次设计。目的是把这种原型空间通过再设计升华,获得更高质量的个性空间。这种按照具体空间再次进行的个性化设计,创造出的空间是更接近使用者需求的空间,是完全不同于原型空间的一种更富于人情味和艺术化的空间境界。室内设计所面对的主体对象多是具有强烈性格的个人,因此室内设计必须采取特殊性原则进行设计,这样就决定了室内设计的严谨性和狭窄性,室内建筑师也就不具备更大的自由度,只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去创造。在创造过程中还允许使用者的参与和选择,这就更增加了创作时的难度和心理压力。但是正因为这种面对面的设计,又给室内设计带来了无限机遇和优势,更容易贴近使用者的需求,获得了更大的发挥余地。
2.1.2 建筑效果设计原则
建筑装饰是一门语言艺术。本节将针对建筑装饰的一些基础知识进行简述,这部分内容对于欲从事效果图制作的读者会有所帮助,对于后面的深入学习也是一个铺垫。
1. 建筑的色彩
色彩是一门学科,在学会设计和制作效果图之前,首先应掌握一些关于色彩的基本知识。对于建筑而言,色彩是能够迅速被人感知的因素,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与建筑中的物体材料、质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建筑设计中,色彩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建筑设计最终是以其形态和色彩为人们所感知的。色彩使用的好坏,除了对视觉产生影响外,还对人的情绪、心理产生影响,另外,色彩还可以创造建筑环境的情调和气氛,也是一种最实际的装饰因素。
建筑效果图的色彩与建筑材料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建筑效果图必须真实反映建筑材料的色感与质感;另一方面,建筑效果图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创意,要表达出一定的氛围与意境,如图2-4所示为住宅楼色彩设计。
构成建筑效果图色彩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建筑材料,二是天空与环境的色彩。对于前者,必须使用其固有色,以表现真实;而对于后者,创意空间则较大。例如天空既可以是蓝蓝的,又可以是灰蒙蒙的;环境既可以是充满生机的春天,又可以是白雪皑皑的冬天,还可以是夜色或黄昏。
制作效果图时,色彩的运用原则如下。
首先,确定效果图的主色调。任何一幅美术作品必须具有一个主色调,效果图也是如此,这就像乐曲的主旋律一样,主导了整个作品的艺术氛围。
其次,处理好统一与变化的关系。主色调强调了色彩风格的统一,但是通篇都使用一种颜色,就使作品失去了活力,表现出的情感也非常单一,甚至死板。所以要在统一的基础上求变,力求表现出建筑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最后,处理好色彩与空间的关系。由于色彩能够影响物体的大小、远近等物理属性,因此,利用这种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建筑空间的大小、比例、透视等视觉效果。例如,墙面大就用收缩色,墙面小就用膨胀色。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效果图的视觉效果。如图2-5所示为购物中心主色调和空间范例。
图2-4 住宅楼色彩 图2-5 购物中心主色调和空间范例
2. 建筑环境处理
室外建筑效果图的环境通常也称为配景,主要包括天空、配景楼、树木、花草、车辆、人物等,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路灯、路标、喷泉、休息椅、长廊等建筑附属。
对于室外建筑效果图而言,天空是必需的环境元素,不同的时间与气候下,天空的色彩是不同的,也会影响效果图的表现意境。
造型简洁、体积较小的室外建筑物,如果没有过多的配景楼、树木与人物等衬景,可以使用浮云多变的天空图,以增加画面的景观。造型复杂、体积庞大的室外建筑物,可以使用平和宁静的天空图,以突出建筑物的造型特征,缓和画面的纷繁。如果是地处闹市的商业建筑,为了表现其繁华热闹的景象,可以使用夜景天空图。
天空在室外建筑效果图中占的画面比例较大,但主要起陪衬作用,因此,不宜过分雕琢,必须从实际出发,合理运用,以免分散主题。如图2-6所示为小区的环境设计。
3. 建筑要素
(1) 平衡。
所谓平衡是指空间构图中各元素的视觉分量给人以稳定的感觉。不同的形态、色彩、质感在视觉传达和心理上会产生不同分量的感觉,只有不偏不倚的稳定状态,才能产生平衡、庄重、肃穆的美感。平衡有对称平衡和非对称平衡之分,对称平衡是指画面中心两侧或四周的元素具有相等的视觉分量,给人以安全、稳定、庄严的感觉;非对称平衡是指画面中心两侧或四周的元素比例不等,但是利用视觉规律,通过大小、形状、远近、色彩等因素来调节构图元素的视觉分量,从而达到一种平衡状态,给人以新颖、活泼、运动的感觉。例如,相同的两个物体,深色的物体要比浅色的物体感觉上重一些;表面粗糙的物体要比表面光滑的物体显得重一些。如图2-7所示的手绘图,体现了空间构图的平衡。
图2-6 小区环境 图2-7 手绘图
(2) 统一。
统一是美术设计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制作建筑效果图时也是如此,一定要使画面拥有统一的思想与格调,把所涉及的构图要素运用艺术的手法创造出协调统一的感觉。这里所说的统一,是指构图元素的统一、色彩的统一、思想的统一、氛围的统一等多方面的。统一不是单调,在强调统一的同时,切忌把作品推向单调,应该是既不单调又不混乱,既有起伏又有协调的整体艺术效果。例如,有时为了获得空间的协调统一,可以借助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基本元素,使不协调的空间得以和谐统一,或者也可以使用适当的文字进行点缀。
(3) 比例。
在进行效果图构图时,比例问题是很重要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造型比例;二是指构图比例。
首先,对于效果图中的各种造型,不论其形状如何,都存在着长、宽、高3个方向的度量。这3个方向上的度量比例一定要合理,才会给人以美感。例如,制作一座楼房的室外效果图,其中长、宽、高就是一个比例问题,只有把长、宽、高之间的比例设置合理,效果图看起来才逼真,这是每位从事效果图制作的人都能体会到的。实际上,在建筑和艺术领域有一个非常实用的比例关系,那就是黄金分割--1∶1.618,这对于制作建筑造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当然,不同的问题还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
其次,当具备了比例和谐的造型后,把它放在一个环境中时,需要强调构图比例,理想的构图比例是2∶3、3∶4、4∶5等。对于室外效果图来说,主体与环境设施、人体、树木等要保持合理的比例,如图2-8所示。
(4) 节奏。
节奏体现了形式美。在效果图中,将造型或色彩以相同或相似的序列重复交替排列可以获得节奏感。自然界中有许多事物,例如人工编织物、斑马纹等,由于有规律地重复出现,或者有秩序地变化,所以给人以美的感受。在现实生活中,人类有意识地模仿和运用自然界中的一些纹理,创造出了很多有条理性、重复性和连续性的美丽图案,例如皮革纹理、布匹纹理等,很多都是重复美。
节奏就是有规律的重复,各空间要素之间具有单纯的、明确的、秩序井然的关系,使人产生匀速有规律的动感。
(5) 对比。
有效地运用任何一种差异,通过大小、形状、方向、明暗及情感对比等方式,都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力。在制作效果图时,应用最多的是明暗对比,这主要体现在灯光的处理技术上,如图2-9所示。
图2-8 构图比例突出主题 图2-9 学院建筑灯光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