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介的诞生与发展将我们抛向了一个今非昔比、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新时代在提供生产、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众多的困惑、矛盾或冲突。困惑、矛盾或冲突的根源在于“我们”的失落,在于“在一起”的缺失。而“我们在一起”根本上是以“伦理”的方式“在一起”。本书的研究正是基于“信息方式——伦理方式”的诠释框架,遵循“思辨——历史——现时——前瞻”的构思逻辑,采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思维方式,反思“网络时代,如何达到伦理、建构伦理”之问,即“网络时代,我们如何在一起”之伦理追问。本书认为,早期的口头媒介孕育了最为原初、最为神圣的实体主义伦理方式,创造了精神世界与生活世界直接合一的文明状态。近代的印刷媒介则推动了伦理方式的个体主义转向,进而使得生活世界与精神世界开始相互分离。而现代的网络媒介则正在从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互联网”,走向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物联网”,乃至走向无时不在、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泛在网”,这给我们正在带来或即将带来更加复杂的伦理议题和文明课题。
蒋艳艳(1989.7-),女,哲学博士,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哲学与科学系副教授、伦理学教研室主任,东南大学道德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秘书长,东南大学至善青年学者。2007年至2011年,就读于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直接保送至东南大学人文学院伦理学专业学习,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读博期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耶鲁大学联合培养一年。在《哲学动态》、《道德与文明》、《伦理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等CSSCI来源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近20篇。参与编著《中国伦理道德发展数据库·第五卷》(上中下三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伦理研究(第七辑)——对话文明时代的伦理理念》(东南大学出版社),参与写作《现代伦理学诸理论形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