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代乾嘉学术较为忽视义理学的探索,是长期以来在学界颇有影响的一种观点。事实上,回溯20世纪上半叶的学术史,若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胡适、侯外庐、钱穆等,皆曾对此问题有所探讨。给予清儒义理学以严厉的负面评价的看法,主要来自20世纪后半叶港台地区的新儒学学者,迄今仍有一定影响。故有关“清代新义理学”的学术争议,与百年学术“新旧之争”乃至古典传统的“汉宋之争”的文化背景密切关联。本书之旨在阐明者,为清儒或参以《周易》象数,或通过《周易》文本新诠,在义理学上所进行的孜孜探索历程。
姚彬彬(1981-),男,山东龙口人。哲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现任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台湾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已出版《现代文化思潮与中国佛学的转型》等著作6部,于海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章门弟子’缪篆哲学思想研究”、“《周易》诠释与清代新义理学的思想源流”等各级课题6项,多次获省部级科研奖项。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思想文化史、佛教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