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紧紧围绕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这一主线,在充分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的形成、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与资本主义的“三大批判”、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的理论回响与意义四个方面出发,采用文本解读与理论分析相结合、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研究方法,较为详细地梳理了拜物教批判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其与异化、物化等概念的区别,较为系统地考察了商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货币拜物教的基本内涵与形成过程,较为细致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物支配人”的神秘性,较为全面地阐释了拜物教批判理论与资本主义“三大批判”之间的关系,较为深入地探究了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的理论回响与现实价值,较为深刻地分析了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批判上升到哲学批判的批判路径。
孔婷(1992- ),女,黑龙江穆棱人,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教学科研项目多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学术交流》等CS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其中一篇被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新华文摘》网络版全文转载),在人民网发表评论性文章一篇,获校级教学科研奖励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