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率研究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评判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基础条件差别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促进区域平衡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为此多次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提高地区生产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重点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地区生产率变化进行系统分析,把握地区生产率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为进一步促进效率变革提供支撑,满足地区高质量发展要求,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依据。根据研究需要,本书立足中观层面,在介绍科技创新的要素分类和生产率概念内涵及测算方法的基础上,对各个地区的资本产出效率、劳动生产率、全要素能源利用效率、全要素生产率、纯要素生产率和创新效率进行了测算分析,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刘建翠,管理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技术创新、效率分析。在《技术经济》《经济与管理评论》《财经问题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1篇,独著和参与编著学术著作和研究报告30余部,承担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以及地方政府等委托项目50余项,先后参与能耗双控、绿色技术创新等国家政策的研究。关滨,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技术经济、技术创新、绿色发展。在《中国科技论坛》《技术经济》《经济日报》等刊物发表文章60余篇,独著和参与编著学术著作和研究报告20余部,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以及地方政府等委托项目数十项,先后参加循环经济、能耗双控、绿色技术创新、科技中长期规划等国家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朱承亮,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项目评估与战略规划咨询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科技创新政策与评价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出版学术专著5部,在《中国工业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软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50余项,参与了《中国制造2025》、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科技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咨询工作,多次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