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是一种流传于中国西北地区的民间歌谣,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 遗产口头传统(oral tradition)名录。“花儿”语篇一般呈上下两段四句或 六句式构造,具有以歌为体、诗为用的显著特征,其所使用的诗性手段主 要包括韵律群、语词重复和句法的平行式等程式性语法结构。百年“花儿” 学术史显示,学界已从多学科角度对其开展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从语言学 视角所开展的“花儿”研究主要关涉结构语言学、历史语言学、认知语言 学和计量语言学等。总体来看,语言学视角下“花儿”研究以静态分析为 主,存在“重形式、轻语义”的特点,尤其缺乏语义的动态分析,认知语 言学范式下“花儿”语篇的语义动态构建研究更是鲜见。有鉴于此,从认 知语言学视角出发,基于 O?stman(2005)对语篇构式的理论界定,本研究 将“花儿”语篇界定为一种语篇类型和语篇样式相匹配的语篇构式。形式 极为语篇类型,即通过韵律群和句法的平行式等信息前景化方式组织语篇 的一种记叙文体;语义极为语篇样式,即歌谣主题框架的相关信息。本研 究以体验式哲学为基础,从语言的认知体验观入手,探讨“花儿”语言的 认知体验性,力求在更深层次上研究“花儿”语言文化,并在探究的基础 上,以翻译的构式观为指导,尝试探索“花儿”英译的指导性原则和基本 策略,旨在为“花儿”的传播与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本研究通过“花儿”语篇构式的认知研究,探索口头传统认知研究的 新方法,走向认知口头诗学,有助于构建独具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 基于翻译的构式观探索“花儿”语篇构式的英译策略,有助于拓展翻译构 式观在语篇层面的实践,也可为“花儿”的传播与发展研究提供一种新的 视角和路径。
马俊杰,男,中共党员,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科研处副处长(挂职),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认知诗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北京外国 语大学校友事务会理事。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 项,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1 项,省级 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1 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1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