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数字人文和电子传播时代语境,通过追问“文艺评论何为?”“文艺评论是否依然有效?”“文艺评论是否足够?”“如何实现文艺评论在解构基础上的建构潜能?”“文艺评论何以激发人文学科的想象力?”等问题,结合经典文学及影像文本分析,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时代化中国化的最新动态,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文艺理论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勾勒新时代文艺理论和文艺评论的地形图。 本书凸显国际化视野,详细追踪当代文化理论前沿热点议题,聚焦“文化记忆与文化生产”这一组核心关系,通过精彩的文本个案分析,彰显理论运用与阐释实践相结合,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具体包括:其一,推进新时代文艺理论话语建设与文艺评论实践;其二,为文艺学、比较文学及传播学学科方向研究生毕业论文写作提供经典范例;其三,本书鲜明体现了“两结合”思想,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时代化中国化。
邹赞,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负责人、自治区“十四五”优势学科带头人。201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比较文学博士学位。任中国文艺评论(新疆大学)基地主任、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新疆大学文化润疆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受聘为“新疆文旅发展智库专家”“自治区教育工委‘经典照耀青春讲堂’特聘专家”。2017年入选天山英才,2019年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2021年入选全国首批文艺评论领军人才研修培训,2022年入选全国中青年文艺领军人才研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