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选题以19、20世纪之交尤其是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至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这段时期作为一个独立的历史阶段,围绕着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内部和国际工人运动中的根本性问题——“革命还是改良”的问题,以对资本主义时代的认识、无产阶级斗争策略的选择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三个问题为研究主线,按照历史的逻辑对关切论争主题的最主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三个理论派别的代表人物—伯恩施坦、卢森堡和列宁三人关于此问题的理论探索过程进行系统化考察,同时还以十月革命问题为理论焦点分别就三者的思想观点的理论分歧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并运用历史文献研读法、理论与逻辑相结合以及分析、比对和归纳的研究方法总结和发掘三者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立场和方法的差异性,探讨了三者的思想关系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考察了这场论争的历史地位以及当代价值。
贺敬垒 ,男,1985年10月生,山东济宁人,法学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师从前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分别于2011年和2014年获武汉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14年武汉大学优秀研究生毕业生(博士),现任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学院行政助理,“北洋学者·青年骨干教师”、天津大学“沈志康奖教金”获得者,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社会主义现代化研究会理事;天津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社会主义思想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等方面的研究,发表CSSCI、中文核心期刊近20篇,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媒体全文转载。现主持国家社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各1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建设工程重大项目等多项。